欧盟对非洲:合作代替敲诈
2014年4月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欧盟农业专员西奥罗斯(Dacian Ciolos)近日在柏林表示,他希望欧盟从今以后永远不再对出口到非洲的农业产品提供补贴。听闻此言的人很快不难发现其中必有蹊跷。如果欧盟委员会突然取消数十年来一直受到诟病的出口补贴,那就太好不过了。然而,实际上的前提是:作为交换,非洲必须签订一份经历多年谈判的欧非自由贸易协定。
2006年以来,欧盟和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AKP)一直在就所谓的《经济伙伴协定》(EPA)进行谈判。非加太集团目前有 79个成员国,大部分是前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本周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非峰会上,谈判也在继续进行。非加太国家已可以向欧盟市场出口免税产品,欧盟也要求非洲对其产品出口到非洲市场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非洲却指出,因为其产品面对受到高额补贴的欧盟产品缺乏竞争力,所以拒绝签订此项协议。他们经常以欧洲的鸡腿为例,这些鸡腿已经抢占西非的许多市场。
许多研究报告中都提及了非洲市场自由化带来的风险:进口关税的减少将对国家财政造成冲击;对外贸易因为汇率下降而受到冲击;工农业因为缺乏竞争力而遭遇冲击。
欧盟从最初就开始胁迫"伙伴们"签署所谓的临时经济伙伴协定,这一事实过早地破坏了谈判的氛围。"经济伙伴协定十分不利于发展,从根本上巩固了不平等的关系。" 发展游说团体非洲贸易网络(African Trade Network)于2008年提出的这一点,现如今在非洲国家获得前所未有的响应。
欧盟和非洲在经济和贸易领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对方:欧盟及其成员国是非洲联盟最大的发展援助提供者,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提供资金占援助总额的80%。不过,欧盟提供援助金额并不是毫不利己:非洲联盟今后必须自行解决许多涉及欧洲的问题。几内亚比绍(Guinea-Bissau)的毒品卡特尔、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飞地梅利利亚(Melilla)的边境难民和马里圣战已表明,除中亚的"兴都库什"(Hindukusch)地区以外,欧洲也颇为关注非洲的安全问题。
从南至北的移民潮不可通过边防和栅栏,而是只能通过协调的政策得到有效的控制。向中非共和国派遣欧盟军队的计划濒临失败边缘,德国上周表示愿意提供更多物流支持,使该计划最终得以实行。另外,总理默克尔亲自前往布鲁塞尔出席欧非峰会。德国的这些举动给人带来希望:柏林终于开始认真对待有关相邻的非洲大陆的事情。
如果欧非真想展开常被挂在嘴边的"平等合作",那么现在在有关伙伴协定中改变谈判方针已是最后的时机。欧盟必须要向非洲伙伴提供使其逐步开放市场的具体手段,非洲在使用该手段的同时也要自己为发展政策负责。"资助和鞭策"是发展合作中的新关键,同时应该且必须强调透明和协商。布鲁塞尔欧非峰会的总结声明中写道:"我们呼吁双方寻求一切可能令双方达成满意的一致,并符合双方的利益。"而有利于欧洲出口商的敲诈性协议是歧途。
作者:Ludger Schadomsky 编译:安静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