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五年计划与不自由的创新环境
2016年3月1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于周三闭幕,中国也绘制出未来五年的路线图。德广联新闻联播(Tagesschau)本周发表评论指出,中国的新经济模式听上去相当好,政府的计划也极具说服力,但创新需要自由思维的环境,而这正是中国所缺乏的。评论作者认为,中国领导层的种种打压策略让改革停滞不前。
"中国的新经济模式听起来很美好:面向更多创新、品质、内需,原因是这个世界工厂的廉价产品越来越不被需要,其它国家可以生产出更便宜的商品。然而,创新所需的是人民能自由思考、试验、提出质疑的环境。"
"而中国的打压和言论审查的情况不断加剧,与此同时对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个人崇拜也持续提升。政府领导层竭力向人民注入信心,但对批评者的严厉手段却令人产生不安全感。最迟自股市动荡开始,一般民众对共产党驾驭经济的能力便逐渐失去信心。而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正是建立在让国家日渐富裕的承诺上。"
评论作者指出:"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庞大,无人知晓中国是否能成功实现过渡。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过程将苦不堪言。"
评论指出,中国雄心勃勃地设定了目标,其规模令人吃惊,其中包括202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番;未来五年内最后的5500万人将脱离贫困;政府越来越强调环保,并提倡工业现代化。
"新的五年计划听起来充满突破。但中国却缺乏真正能实现突破的氛围。中国领导层正在走钢丝:与经济改革意愿对立的是对社会动荡的不安,而这样的不安似乎占了上风。在中国政府致力提倡创意和创新的新经济模式之际,打压政策为中国的发展踩下刹车。"
中国经济是否将"硬着陆"?
《法兰克福汇报》周四发表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亚洲问题顾问麦艾文(Evan Medeiros)的一次专访。麦艾文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了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
麦艾文表示:"在由投资和出口转型成为消费及服务业导向的改革道路中,中国毫无疑问面临艰巨挑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所有试图避免所谓'中产阶级陷阱'的崛起经济体而言,这样的变革充满难题。但我认为北京还有很多确保增长及改革的可能手段,例如宽松货币政策、更活跃的财政政策,或是中国刚宣布的大幅减少产能过剩,以及裁减缺乏效率的国企。"
他指出,去年夏天中国政府对股市的管理不佳确实引发人民的疑虑,质疑中国的决策者是否有能力为经济掌舵。"但股市只是中国经济的一小部分(而且未与全球股市密切联系),股市的监管机构也不是负责制订经济改革议程的同一批人。"
麦艾文总结称:"尽管发生了这一插曲:北京的经济及财政问题高层决策者受过良好培训而且能力极佳;总体上他们对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判断正确,也提出解决方法。他们的最大挑战在于,协调出多项艰难改革的正确速度、规模以及顺序。"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