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中国人难道与世隔绝?
2019年9月2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本周五,全球众多国家的青年都组织了示威活动,要求国际社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不过,这场运动似乎并没有波及中国。《南德意志报》驻华记者以"运动?这里没有"为题,试图分析其中的原因。
"全世界许多人都走上街头为气候保护示威,但是在中国,名为'星期五为未来'的全球运动却鲜为人知。通贝里(Greta Thunberg)和她的使命,几乎不为中国人所了解。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并非是中国人不理解气候保护。2017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94%的中国人都认为,气候变化问题确实存在。这一比例高于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关键的问题却在于,中国当局不喜欢'运动'这个字眼。凡是党无法掌控的事情,都要被压制。所以,环保组织在中国开展业务变得艰难,环保人士受到了压力。学生组织的罢课运动,更是无法想象。"
"尽管如此,环保与气候保护依然在中国受到相当的重视。一旦牵涉到环境问题,中国民众可不会含糊。环境污染问题与腐败、贫富差距拉大都是中产阶级最为担忧的问题。多年来,民众对工业化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强。在发生环境丑闻或者遇到争议项目时,民众也屡屡上街抗议。就在今年夏天,武汉的许多民众就上街抗议当地政府兴建一座垃圾焚烧电厂的计划。这场抗议尽管在几天后就被警方武力压制,但是民众对此的怒火,却也是近年来当局重视环保与气候问题的一大原因。目前,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超过任何其他国家,绿色科技产业融集了数以亿计的资金。"
《法兰克福汇报》记者也同样就此现象刊发了短评:
"去年8月,通贝里首次在斯德哥尔摩就气候问题进行示威。一年后,这场抗议运动遍及世界各地。但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却没能加入这场运动。在中国,通贝里的'星期五为未来'运动几乎不怎么被报道。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对气候保护不感兴趣,而是因为学生组织的示威运动在中国是禁忌。威权政府会将学生运动视作叛乱的前奏。尤其是现在,没过几天就是70周年国庆日,一旦出现此类集会,中国安全机关更是会立即予以驱散。"
"就在今年6月,桂林市一名16岁女孩一度引起了关注。她在市政府门前手举标语牌,支持环保运动。在境外社交媒体推特上,她发布了现场的照片,同时也承认,自己只在市政府楼前站了一小会,避免引起太多关注。但是,在中国互联网上,这名视通贝里为榜样的女孩却没有引发什么关注。对于极端注重教育的中国父母而言,学生为了一场抗议活动而不去上课,是难以想象的。在中国,环保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在习近平治下,公民社会式的运动只会受到相当有限的容忍。"
柏林出版的《每日镜报》则以"对于美国而言,这样的结盟会是一场噩梦"为题,刊发评论点评了眼下愈演愈烈的伊朗问题危机。作者注意到,就在不久前,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会见了到访的伊朗外长扎里夫,并强调了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除了能源、基建领域的合作,中国还有意向伊朗派驻"安全人员"。文章呼吁,美国必须尽快转变其既有策略,从而更好地应对这两个国家的结盟。
"向伊朗派驻'安全人员':美国怎么才能不把这种行为视为挑衅?更不用说以色列,伊朗一直威胁要'消灭'这个国家。"
"不论北京自己有哪些其他说法,今天,和伊朗结盟的意愿,让中国的'一带一路'规划显得更像是宣战。中国确实在进口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但是美国的制裁却依然对伊朗造成了打击。而且,如果中国与伊朗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以至于囊括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这就意味着一个全新的高度:简而言之:中美贸易战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所以,美国政府亟需更换战略。这其实并非全新的战略:维护美国自己的战略伙伴关系。毕竟,还是有不少国家与伊朗、中国保持对话的,比如德国、法国。"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