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不断加剧的中欧摩擦

2022年1月26日

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 新近发布的一次民调结果显示,中欧关系不仅仅在政治层面上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冲突,经济领域的合作也不容乐观。

https://p.dw.com/p/467UQ
China | Containerhafen in Lianyungang
图像来源: Wang Chun/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商报》独家获取的这份民调得出的结论是,当前的中欧关系如同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无论是政治层面、还是经济领域,都需要大规模的调整和修缮。这篇题为《不断加剧的中欧摩擦》的长篇报道写道:

"本次民调出台的时机,正值中国宣布对立陶宛实施贸易制裁,这是中国首次对一个欧盟成员国进行政治胁迫,从而使这个欧洲大家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和立陶宛发生争执,是台湾在立陶宛开设代表处引起的。而在此前,欧盟议会已经搁置了北京和布鲁塞尔达成的中欧投资协定。欧盟议会采取上述步骤,同样是因为中欧双方在人权问题上存在政治分歧。

北京密切关注德国新政府对华政策走向的同时,美国方面也在不断向欧洲施压,要求欧美携手应对中国这个制度性对手。下周即将在北京开幕的冬奥会,也导致了中欧政治层面的不和谐气氛,包括德国在内的数个欧盟国家仍在考虑对本次冬奥实施外交抵制的可能性。

Litauen Taiwan Botschaft Eröffnung
台湾在立陶宛开设代表处,也使欧中关系面临考验。图像来源: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via AP/picture alliance

至于新的一年当中,中国是否会改变其充满民族主义色彩的政治路线,有关专家们对此并不抱持期望。大约85%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今年20大之后,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将会继续长期扩展其权力基础。大约三分之二受访者还认为,中国政府将会继续加强对经济的管控。首当其冲的将是那些高科技企业:90%的专业人士认为,北京将会进一步介入大型科技企业的管理。"

接受问卷调查的专家还认为,尽管疫情以及中国严厉的清零政策,也使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但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和技术自主的努力并不会受到影响。文章最后写道:

"尽管保持14亿人的社会经济稳定,仍将是中国领导人的施政重点,但争取经济和技术自主的努力也将在今年中国高层决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实现技术独立将是北京经济政策的主线。

欧亚集团 (政治风险咨询公司)主席布蓝默(Ian Bremmer)预计,为了实现技术自主、经济安全和社会和谐的愿景,习近平将会强迫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去接受管控收紧的新常态。"

国际货币基金下调了对本年度全球经济的预估,不过对整体经济走势仍充满信心。《南德意志报》发表题为《过度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的评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的这份预估报告中,并没有充分估计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评论写道:

"在遏制新冠疫情方面,北京追求商业利益的共产党人比西方各国政府更为成功,因为他们可以随时实施非常极端的停摆措施。然而,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极高,中国迄今为止的防疫措施将难以奏效,除非中国愿意付出大规模关闭工厂的高昂代价。除此之外,由于中国疫苗对奥密克戎几乎没有免疫力,14亿中国人届时将经历严峻的考验。综合考虑上述两种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可能会面临一场人道灾难,而世界则有可能面对一场经济灾难。

倘若如此,作为世界出口冠军,德国将首当其冲。有鉴于此,德国当然也最期待国际货币基金谨慎却又充满信心的经济预估届时能够得到兑现。"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