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不斷加劇的中歐摩擦

2022年1月26日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 新近發布的一次民調結果顯示,中歐關係不僅僅在政治層面上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和衝突,經濟領域的合作也不容樂觀。

https://p.dw.com/p/467UQ
China | Containerhafen in Lianyungang
圖片來源: Wang Chun/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獨家獲取的這份民調得出的結論是,當前的中歐關係如同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無論是政治層面、還是經濟領域,都需要大規模的調整和修繕。這篇題為《不斷加劇的中歐摩擦》的長篇報導寫道:

"本次民調出台的時機,正值中國宣佈對立陶宛實施貿易制裁,這是中國首次對一個歐盟成員國進行政治脅迫,從而使這個歐洲大家庭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中國和立陶宛發生爭執,是台灣在立陶宛開設代表處引起的。而在此前,歐盟議會已經擱置了北京和布魯塞爾達成的中歐投資協定。歐盟議會採取上述步驟,同樣是因為中歐雙方在人權問題上存在政治分歧。

北京密切關注德國新政府對華政策走向的同時,美國方面也在不斷向歐洲施壓,要求歐美攜手應對中國這個制度性對手。下周即將在北京開幕的冬奧會,也導致了中歐政治層面的不和諧氣氛,包括德國在內的數個歐盟國家仍在考慮對本次冬奧實施外交抵制的可能性。

Litauen Taiwan Botschaft Eröffnung
台灣在立陶宛開設代表處,也使歐中關係面臨考驗。圖片來源: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via AP/picture alliance

至於新的一年當中,中國是否會改變其充滿民族主義色彩的政治路線,有關專家們對此並不抱持期望。大約85%以上的受訪者認為,今年20大之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將會繼續長期擴展其權力基礎。大約三分之二受訪者還認為,中國政府將會繼續加強對經濟的管控。首當其沖的將是那些高科技企業:90%的專業人士認為,北京將會進一步介入大型科技企業的管理。"

接受問卷調查的專家還認為,儘管疫情以及中國嚴厲的清零政策,也使中國經濟面臨嚴峻考驗,但中國政府推動經濟和技術自主的努力並不會受到影響。文章最後寫道:

"儘管保持14億人的社會經濟穩定,仍將是中國領導人的施政重點,但爭取經濟和技術自主的努力也將在今年中國高層決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大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實現技術獨立將是北京經濟政策的主線。

歐亞集團 (政治風險咨詢公司)主席布藍默(Ian Bremmer)預計,為了實現技術自主、經濟安全和社會和諧的願景,習近平將會強迫中國社會各個層面去接受管控收緊的新常態。"

國際貨幣基金下調了對本年度全球經濟的預估,不過對整體經濟走勢仍充滿信心。《南德意志報》發表題為《過度樂觀的悲觀主義者》的評論,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的這份預估報告中,並沒有充分估計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評論寫道:

"在遏制新冠疫情方面,北京追求商業利益的共產黨人比西方各國政府更為成功,因為他們可以隨時實施非常極端的停擺措施。然而,奧密克戎的傳染性極高,中國迄今為止的防疫措施將難以奏效,除非中國願意付出大規模關閉工廠的高昂代價。除此之外,由於中國疫苗對奧密克戎幾乎沒有免疫力,14億中國人屆時將經歷嚴峻的考驗。綜合考慮上述兩種因素,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可能會面臨一場人道災難,而世界則有可能面對一場經濟災難。

倘若如此,作為世界出口冠軍,德國將首當其沖。有鑑於此,德國當然也最期待國際貨幣基金謹慎卻又充滿信心的經濟預估屆時能夠得到兌現。"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