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阿萨德家族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德中关系
德国和中国均为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并互为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与此同时,两国在人权法治等议题上存在分歧。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中美交恶怎么破?
《时代周报》的一篇客座评论认为,美国大选无论谁赢得选举,中美交恶的局面也不会改变。两国之间一系列冲突核心到底什么?文章也进行了分析。
美俄主宰时代已过 普京:中德成新世界强权
俄罗斯总统普京周四在一场会议上预测,美俄主宰世界局势的时代已过去,并称中国与德国将逐渐成为新的世界强权。他也称,不排除未来与中国建立军事同盟的可能性。
港府反对德国庇护"反送中"抗议者
香港一名因为参与“反送中”示威被控暴动罪的女学生在德国申请庇护获批的消息披露之后,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于昨日约见了德国驻港总领事,表示强烈反对任何司法管辖区假借不同名义收留罪犯,“这只会向罪犯发出极度错误讯息,以为罪犯不须负上刑责”。
过于依赖中国?德国车企不认同
尽管德国政界认为必须减少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但对于德国汽车厂商而言,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戴姆勒方面表示,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将继续仰仗中国市场。
德语媒体:“一个中国”?欧洲应该重新考虑
《星期日世界报》一篇评论关注到北京近几个星期多次对台湾发出军事威胁。文章认为,如果北京的威胁姿态继续下去的话,欧洲应该重新考虑“一中政策”。《法兰克福汇报》则注意到德国经济亚太会议上德企高管对中国的表态。
太依赖中国!德国政界商界共寻出路
德国经济部长认为德国经济界必须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默克尔总理警告德国对华出口比重过高。德国经济的前途在哪里?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凯飒认为,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可以是取代中国的选项。
德国议会人权委员会会见台湾驻德代表
德国联邦议会人权委员会周一与台湾驻德代表谢志伟会晤。如果没有新冠疫情,人权委员会本应在今年9月到访台湾。
美媒: 中国影响力报告遭德高官封杀
美国媒体报导,2018年曾有一份中国对德国影响力的报告有机会进入德国政界传阅,却被一名德国高官阻止,原因是顾虑到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华为5G设备将面临德国双重审核
德国政府对电信设备供应商的安全审核,迄今都集中在技术层面:只要没有被发现漏洞或后门的设备,都被认为是安全的。德广联以及《商报》现在从政府内部人士处获悉,柏林今后还将引入政治层面的审核,并且由情报机关介入。
德语媒体:总统生病,谁在渔利?
奥地利《标准报》担心地指出,特朗普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让美国政坛陷入乱局,这将导致台海、香港等地的局势岌岌可危。德国《商报》则呼吁德国政府以明确的言辞拒绝华为、拒绝北京。
德国与中国:谁更脆弱?谁更依赖谁?
在德国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国期间,欧盟对中国表现出更多的自信。欧盟的一个目标是在年底前和中国达成投资协议,在市场准入方面争取更多平等,减少依赖。但对于中方,德国扮演着什么角色?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又到底有多大呢?
孔子学院若关闭 德国人去哪里学中文?
德国自民党正在酝酿提案,要求德国高校尽快结束与孔子学院的合作,以摆脱中国的政治影响。不过,在一些德国学生以及学术界人士担心,德国难以在短期内打造自主的中文课程、中国知识培训,以填补孔子学院留下的空缺。
德语媒体:德国与欧洲必须改弦更张
《每日镜报》关注了欧盟与中国领导人的视讯会议,呼吁欧盟及早抛弃注重经济牺牲人权的对华政策。《标准报》则将目光投向了日本新首相菅义伟,指出他将在对华政策上遇到难题。
西门子:表达顾虑是因为“在意中国”
西门子CEO凯飒近日谈及对香港以及新疆局势的担忧,引发关注。这家在中国已经有近150年历史的德企解释称,表达顾虑“是因为西门子在意中国的发展——无论是在香港、新疆,还是其他地方”,强调其对中国的承诺没有改变。
法经济部长呼吁欧盟在美中之间走独立自主道路
在欧中视讯峰会举行前夕,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呼吁,欧盟必须对中国采取“明确的姿态”。他认为,欧盟至今没能形成一致的对华立场,而现在这是当务之急。德国工业联合会则要求欧盟方面加大施压力度。
柏林:中国人权现状“急剧恶化”
在经历了去年的取消后,德国与中国的人权对话机制今年重启。在9月8日在柏林进行的对话上,柏林再次强调了人权在德中关系中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中国人权现状在“急剧恶化”。
德语媒体:经济和政治不应分离
《商报》刊发客席评论,建议欧盟将经济实力用作政治武器,不应惧怕北京的经济施压。《西德意志汇报》则关注了德国政界当前有关孔子学院的讨论。
专访:强化“中国能力” 摆脱对华依赖
德国是否会效仿美国,大规模限制孔子学院的运作?德国又应当如何既摆脱对北京依赖、又构建自主的中文教学、中国问题研究体系?德国联邦议会自民党团正就此筹备一份提案,牵头起草的议员布兰登堡接受了德国之声专访。
明镜:德警发现来自中国的违规蓝卡申请者
德国联邦警察机关的一份保密文件显示,发现有所谓的中国大学毕业生违反规定,通过旅游签证入境德国后再申请欧盟蓝卡,部分甚至用伪造文凭或文凭不符合德国的要求。
长平观察:马斯外长,罗冠聪比王毅更重要
德国外长马斯以强硬立场为中国外长王毅的欧洲之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时评人长平呼吁马斯外长更加重视流亡中的香港社运领袖罗冠聪的不懈抗争。
德语媒体:马斯做得对 但是还不够
《每日镜报》赞扬德国外长马斯对中国外长王毅做出了清晰的表态;《柏林报》认为,光是明确表态还不够。《法兰克福汇报》则感叹,德中关系今后将变得愈发艰难。
德语媒体:欧洲要团结,不能靠北京
中国外长王毅周二抵达了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德国。德语媒体予以密集关注。《商报》点评指出,今后对华关系的根本问题就是:要民主还是要专制?《南德意志报》则呼吁欧洲各界一定要抵御住来自中国的诱惑。
绿党主席吁强硬对华:你不谈人权 我不谈投资
中国外长王毅即将抵达柏林访问。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外长的首次出访中,德国是欧洲五国之行的最后一站。德国不同党派,尤其是在野党的政治家呼吁政府对北京表明更为强硬的立场。
德语媒体:经济双赢消失了 政治转向还会远吗?
《巴登报》指出,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欧中之间的经济双赢局面正在消逝,这必将导致欧洲对华政策的重大转向。《法兰克福评论报》则认为,欧洲也应当像美国那样,对Tiktok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
王毅访问德国 多名德国议员要求强硬对华
正在欧洲访问的中国外长即将抵达德国。从两国的官方表态来看,王毅将在德国受到热烈欢迎。联邦议会人权委员会的三名议员则警告德国外长马斯,中国已经丧失了“成为值得信赖之伙伴的资格”。
德中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在华启动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和中国复星医药公司周三(8月5日)宣布,它们联手研发的潜在新冠疫苗人体临床试验已在中国启动。
新冠疫情助力中德铁路货运
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越来越多的货运集装箱通过铁路从中国来到德国。而这一领域还有更大潜能。
专访黄台仰:被通缉 我也不会停止为香港倡议
6名流亡海外的香港倡议人士周五得知他们因违反国安法,被香港警方 "通缉",其中包含目前流亡德国的黄台仰。他告诉德国之声,他认为香港政府这麽做的目标是要让所有海外香港人都噤声,而不是纯粹为了逮捕他们6人,但他也誓言继续他的倡议行动。
民调:近半德国民众希望疏远中国
德国《明镜周刊》委托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46%的德国民众希望能够疏远德中关系,认为应当维持现状的人只有31%。而在短短一年前,要求进一步亲近中国的德国民众尚占多数。不过,与中国相比,德国民众对美国的观感更差。
通信运营商制造“既成事实” 德国政府遇“华为难题”
英国最终决定逐步汰换通信网络中的华为设备,这是否会动摇德国在华为问题上的立场?与英国相比,德国电信等运营商和华为的合作更加紧密,这加大了柏林决策的难度。何况,目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德国,还必须要协调各成员国的立场。
德语媒体:中共到底蠢不蠢?
《法兰克福汇报》指出,中国领导人似乎有着被迫害妄想症,认为西方的一切举动都是在遏制中国崛起。《新苏黎世报》强调,北京当局看似不计香港经济损失的举动,其实都是冷酷算计的结果。
德国总统:无视国际法 中国会面临严重后果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7月12日对德国电视二台表示,中国新颁布的香港国安法有悖国际法准则,将使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受到持续性影响。
德语媒体:领英上招揽的中国间谍
《每日镜报》指出,自从习近平上台以来,为了维护共产党的统治,情报部门变得愈发重要;中国如今会以非常规的手段在境外招揽间谍。同时德国经济部长谈及中国时有关德国“不是世界道德导师”的表态,也引起广泛关注。
德国经济部长:民主不是贸易的唯一导向
在周六出版的《法兰克福汇报》中,德国联邦经济部长阿特迈尔表示,他依然相信“以贸易促转变”的对华政策,反对因为人权问题而制裁、孤立中国。他在专访中同时也指出,只有真正贯彻法治原则,中国经济才能取得长期成功。
德语媒体: 德国,你为何而沉默?
德国外交部就港版《国安法》提醒本国公民“自我审查”,这一做法遭到了《法兰克福汇报》的激烈抨击。《世界报》则批评德国消费者只图自己方便、不顾商品背后之侵犯人权问题的短视行为。
德国担任轮值主席 欧盟如何调整对华关系?
7月1日,德国就要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按照原有的计划,6个月的任期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构建欧盟内部统一的对华政策。而现在,新冠疫情已经导致莱比锡欧中峰会推迟,欧盟对华关系的基调也似乎变成了被动地“求稳”。
德语媒体:保卫香港自由 就是保卫欧洲自由
德国《世界报》指出,如果香港的自由无法被保卫,台湾的前途也难保,甚至某些接纳了大量中国投资的欧洲国家之自由也会危如累卵。瑞士《新苏黎世报》则认为,西方民主国家首先应该致力于保护那些为自由价值观而奋战的香港年轻人。
德中“商务包机” :头班乘客二检阳性 周三航班照飞不误
上周末,德国飞中国复工复产的包机在落地天津时被检测出一名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目前二次检测结果出炉,仍是阳性。不过,组织包机的德国工商大会与中方商讨后,原计划本周三飞往上海的汉莎包机可以继续起飞。
德国政府:通过对话为香港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周五,德国联邦议院就“港版国安法”议题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辩论。在德国政府如何应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地位受损以及香港人权受威胁的问题上,党派之间存在分歧。同一天欧盟也做出“严重关切”的表态。
德企赴华包机延迟 商会称需求量很高
驻华德国商会透露,除了目前已经确定日期的两班德企高管赴华包机,还有数千名德企员工需要从德国飞往中国返厂复产。商会驻北京首席代表指出,随着中国疫情逐步趋稳,在华德企担忧的焦点再次成为了“中国经济改革太迟缓”等老问题。
德国人何以亲中疏美?
令人大跌眼镜的“德国人亲中疏美”之民调结果是如何得出的?这一现象背后又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这一趋势是否会长期持续、还是将会因白宫易主而迅速转变?
德语媒体:德国人民竟然疏美亲中?!
最新民调显示,疫情期间,德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上升,而对美国的好感度却下降。《法兰克福汇报》认为,德国人在国际政治方面实在太天真。《世界报》则警告,哪怕接受一个失足了的美国的领导,也比臣服于专制中国要好上一千倍。
德国人对中国好感度上升 对美国看法变差
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新近做出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新冠疫情之下,73%的德国人对美国的印象不佳。相比之下,只有36%的德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变得更差。
“不欢迎华人”的法式餐馆被米其林除名
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法式餐馆Im Schiffchen因店主发上网的一则告示陷入了种族歧视风波:宣布重新营业的告示包含了“华人免进”字样。如今,这家原本拥有一星评级的餐馆已经被米其林指南除名。
新冠疫情:追偿?问责?调查?德国政界的纠结
美国部分州已经就新冠疫情向中国索赔,澳大利亚外长要求对中国展开“独立调查”,德国《图片报》总编向中国开出了数千亿欧元的赔偿清单……相比之下,德国政界在这些问题上要谨慎得多。国际法专家则指出,向中国索赔在法律上几乎没有可操作性。
在德国乘坐公交车不戴口罩会被罚款吗?
德国所有的联邦州都开始执行佩戴口罩“强制令”。那么在什么场合下需要佩戴口罩呢?违反强制令是否会面临惩罚?
德军租乌克兰飞机运中国口罩
前苏联制造的安225超大型运输机能够一次装载250吨货物飞行数千公里,远远超过其他运输机。因此在疫情期间,许多国家都青睐于租用这款飞机前往中国运送口罩。然而,属于乌克兰的安225,似乎是比口罩更为紧俏的物资:这款飞机总共只生产了一架。
情报机关:北京试图拉拢德国为中国抗疫点赞
据德国《世界报》报道,中国外交官正在努力游说德国政府官员,怂恿后者夸赞中国的抗疫措施。据悉,德国外交部、联邦宪法保卫局都已经向本国官员警告了来自北京的这一风险。
德语媒体:巨人何时醒来
欧盟在华商会会长武特克说,欧洲在华企业没办法让德国或欧洲专家来中国,好让工厂重新启动,因为专家们不愿意来:"没有人愿意来先被隔离14天"。武特克自己不久前刚刚在北京的家中被隔离了两周。
疫情下的中德合作项目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踩了刹车。许多航线停飞、展览会取消、商店歇业、厂家停工......疫情对中德关系和贸易产生了何种影响呢?记者前往了德国莱法州一个3600人的小村霍普斯特滕-魏埃尔斯巴赫,许多中国公司在那里安家落户。
前一页面
第10 页,共27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