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中海上较量在所难免?
2012年12月1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新德里政府的外交战略中,对华关系目前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本周二,印度外长胡尔希德(Salman Kurshid)表示,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影响力日益增加是一个必须接受的现实。这位刚刚上任六个星期的外交部长以一种非同寻常的口吻明确要求新德里政治精英,对这一实际挑战给出回答:"中国是好斗的,但中国也是我们的伙伴,我们的邻居。"胡尔希德指出,印度外交政策所面对的挑战就是,将两国的强项结合起来,让其符合印中的共同利益。
这位外长说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印度海军总司令乔希(Devendra Kumar Joshi)。这位将军此前宣称,印度已经准备好采取必要的军事措施,来"捍卫其在南中国海域的航海权利和经济利益",尽管印度对该海域并没有主权要求。与此同时,乔希还称对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印象深刻",要求印度政界采取行动:"印度必须尽快对其整体战略进行重新考量。"
不均衡的实力较量
事实上,既同为亚洲大国,又是邻居的印度和中国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进行军事实力的暗中较量。2012年,中国的军费开支增长了超过11%,达到折合约1060亿欧元。今年9月,中国将其首艘航空母舰投入使用,并计划到2020年之前,投资建造新的战舰和核潜艇。相比之下,印度的军备预算就有点相形见绌,大概只有折合400亿欧元左右。
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的南亚问题专家瓦格纳(Christian Wagner)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强调,印度其实多年来也一直在进行军队现代化的工作:"印度的军队将领面对中国明显更为强大的军事装备感到十分担忧。因为他们知道,印度是不具备如此财力来进行军队建设的。"因此,瓦格纳认为,乔希将军的这番话一方面可以解读为敦促本国政府,不要忽略了军队现代化;另一方面也是对本国海军发出的信号。因为印中两国之间的实力较量"主要反映在海上领域"。
南中国海"诱人的"油气资源
虽然印度在南中国海并没有任何主权要求,但是该国在那里的石油开发项目中非常活跃。2011年10月,越南政府授权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在存在主权争议的海域进行石油钻探活动。中国对此举进行了强烈抨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2月5日说:"中国反对在南海争议海域进行单方面的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他还表示,希望有关国家尊重中国的主张、立场和权益。
根据美国方面的猜测,蕴藏在南中国海海底的石油资源应该达到2130亿巴伦--在石油资源变得越来越紧俏的背景下,这样的一个巨型聚宝盆足以让全世界为之疯狂。在中国和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之间,过去已经发生过不少次主权争端,而且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仍在继续。
"印度目前还没有受到挑衅",印度海军退役老舰长巴斯卡尔(Uday Bhaskar)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印度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出于经济的考量才在该海域从事勘探活动。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主权争议问题上,印度从来没有选边站。"
"不是零和游戏"
然而这种克制态度却受到印度专家和媒体的批评。因为这涉及到印度的自我定位,究竟要继续把自己视为一个地区大国,还是一个未来的超级大国?印度是否要采用军事手段来捍卫其在印度洋以外的利益?军事专家巴斯卡尔也对更具攻击性的战略表示怀疑,他同意外长的观点:"印度和中国一定要避免零和游戏的结局出现。印度不能认为,假如中国的地区影响力增加,就必然意味着印度的影响力下降,反之亦然。因为如果两国跟随这样一种逻辑的话,许多人期盼的'亚洲的21世纪'就不会实现。"
不论是斯里兰卡还是巴基斯坦,中国投入了大笔资金在港口建设项目上面。南亚问题专家瓦格纳怀疑,是否要将中国的这一投资政策定义为具有攻击性的扩张。他说:"对于中国在印度洋投资的解读中,很难确定它是否如同许多印度安全专家所警告的那样,具有军事包围印度的意义。"瓦格纳认为,中国的投资活动也可以视为其贸易政策的一部分,目的是"增加商品和能源运输的便利航行通道"。因为这样中国就无需依赖于马六甲海峡的安全畅通,这条全世界最为繁忙的海峡是连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有关印度未来对华战略的讨论还在激烈进行中。鉴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日益增加,这一讨论短时间之内恐怕不会结束。
作者:Priya Esselborn 编译:雨涵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