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印中海上較量在所難免?

2012年12月13日

中國在印度洋投資大型港口項目,而印度在南中國海地區也有著重要的經濟利益。兩個亞洲大國都在加強海軍軍備。印中之間的博弈給雙方都帶來了戰略上的挑戰。

https://p.dw.com/p/171dM
Dreiteilige Montage Flaggen, Indien, China und eines Chinesischen Flugzeugträgers
Bildmontage Marine Aufrüstung Indien und China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新德里政府的外交戰略中,對華關係目前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本周二,印度外長胡爾希德(Salman Kurshid)表示,中國在印度洋地區影響力日益增加是一個必須接受的現實。這位剛剛上任六個星期的外交部長以一種非同尋常的口吻明確要求新德里政治精英,對這一實際挑戰給出回答:"中國是好鬥的,但中國也是我們的夥伴,我們的鄰居。"胡爾希德指出,印度外交政策所面對的挑戰就是,將兩國的強項結合起來,讓其符合印中的共同利益。

這位外長說的這番話,主要是針對印度海軍總司令喬希(Devendra Kumar Joshi)。這位將軍此前宣稱,印度已經準備好採取必要的軍事措施,來"捍衛其在南中國海域的航海權利和經濟利益",儘管印度對該海域並沒有主權要求。與此同時,喬希還稱對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印象深刻",要求印度政界採取行動:"印度必須盡快對其整體戰略進行重新考量。"

Indian Navy Chief Admiral Devendra Kumar Joshi looks on prior to a meeting with Commander of the Turkish Naval Forces Admiral E. Murat Bilgel in New Delhi on November 5, 2012. Admiral E. Murat Bilgel came to India on an official visit to discuss their defence ties, in July 2011 the Turkish and Indian Navies held war games off the coast of Mumbai. AFP PHOTO/ Prakash SINGH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PRAKASH SINGH/AFP/Getty Images)
印度海軍總指揮喬希將軍圖片來源: Prakash Singh/AFP/Getty Images

不均衡的實力較量

事實上,既同為亞洲大國,又是鄰居的印度和中國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進行軍事實力的暗中較量。2012年,中國的軍費開支增長了超過11%,達到折合約1060億歐元。今年9月,中國將其首艘航空母艦投入使用,並計劃到2020年之前,投資建造新的戰艦和核潛艇。相比之下,印度的軍備預算就有點相形見絀,大概只有折合400億歐元左右。

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的南亞問題專家華格納(Christian Wagner)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強調,印度其實多年來也一直在進行軍隊現代化的工作:"印度的軍隊將領面對中國明顯更為強大的軍事裝備感到十分擔憂。因為他們知道,印度是不具備如此財力來進行軍隊建設的。"因此,華格納認為,喬希將軍的這番話一方面可以解讀為敦促本國政府,不要忽略了軍隊現代化;另一方面也是對本國海軍發出的訊號。因為印中兩國之間的實力較量"主要反映在海上領域"。

南中國海"誘人的"油氣資源

雖然印度在南中國海並沒有任何主權要求,但是該國在那裡的石油開發項目中非常活躍。2011年10月,越南政府授權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在存在主權爭議的海域進行石油鑽探活動。中國對此舉進行了強烈抨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2月5日說:"中國反對在南海爭議海域進行單方面的油氣勘探開發活動。"他還表示,希望有關國家尊重中國的主張、立場和權益。

根據美國方面的猜測,蘊藏在南中國海海底的石油資源應該達到2130億巴倫--在石油資源變得越來越緊俏的背景下,這樣的一個巨型聚寶盆足以讓全世界為之瘋狂。在中國和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等國之間,過去已經發生過不少次主權爭端,而且這種劍拔弩張的氣氛仍在繼續。

"印度目前還沒有受到挑釁",印度海軍退役老艦長巴斯卡爾(Uday Bhaskar)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印度一再強調,自己只是出於經濟的考量才在該海域從事勘探活動。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主權爭議問題上,印度從來沒有選邊站。"

"不是零和游戲"

Dr. Christian Wagner (Stiftung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SWP) beim Dialog der Welt: Modell China ? Machtbalance in Asien, 14.06.2007 im Gremiensaal der DW in Bonn. IMG_6989a_webx.jpg
華格納博士07年參加有關中國的研討會圖片來源: DW/B.Frommann

然而這種克制態度卻受到印度專家和媒體的批評。因為這涉及到印度的自我定位,究竟要繼續把自己視為一個地區大國,還是一個未來的超級大國?印度是否要採用軍事手段來捍衛其在印度洋以外的利益?軍事專家巴斯卡爾也對更具攻擊性的戰略表示懷疑,他同意外長的觀點:"印度和中國一定要避免零和游戲的結局出現。印度不能認為,假如中國的地區影響力增加,就必然意味著印度的影響力下降,反之亦然。因為如果兩國跟隨這樣一種邏輯的話,許多人期盼的'亞洲的21世紀'就不會實現。"

不論是斯里蘭卡還是巴基斯坦,中國投入了大筆資金在港口建設項目上面。南亞問題專家華格納懷疑,是否要將中國的這一投資政策定義為具有攻擊性的擴張。他說:"對於中國在印度洋投資的解讀中,很難確定它是否如同許多印度安全專家所警告的那樣,具有軍事包圍印度的意義。"華格納認為,中國的投資活動也可以視為其貿易政策的一部分,目的是"增加商品和能源運輸的便利航行通道"。因為這樣中國就無需依賴於馬六甲海峽的安全暢通,這條全世界最為繁忙的海峽是連接南中國海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有關印度未來對華戰略的討論還在激烈進行中。鑑於中國的地緣政治意義日益增加,這一討論短時間之內恐怕不會結束。

作者:Priya Esselborn 編譯:雨涵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