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特朗普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六四事件
又称天安门事件,欧美国家媒体也用“天安门大屠杀”、“六四屠杀”等词描述这一事件。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女权倡议者:白纸前线女性身影不会消失
白纸运动后,年轻的中国倡议群体在海外“遍地开花”,不约而同以女权和性少数权益为核心关注。纽约、伦敦和东京女权社群的组织者接受DW访问,回顾两年来她们如何从声援白纸开始,聚焦女权议题,进而挑战海外民主运动既有的父权结构。
墙外文摘:香港变成了全球恶政的避风港
有评论认为,特朗普无需一夜之间成为人权捍卫者,但他应该认识到,为香港自由挺身而出与他的优先事项一致:保护美国企业,反制中国的威权野心,并确保更公平贸易。
墙外文摘:诺贝尔文学奖、光州事件与六四屠杀
有评论指出,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韩国社会没有人用“只有出卖祖国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句话来把她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没有人给她扣上“韩奸”、“卖国贼”、“反动文人”的帽子。
长平观察: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砸锅卖铁
长平
传闻称中国各地政府成立“砸锅卖铁”工作专班,下发“砸锅卖铁”红头文件,引发网络热议。时评作家长平认为,专制政权一方面坚持政治八股文,另一方面又喜欢随意创造新词,都是以其模糊性留下滥用权力的空间。
长平观察:从邓小平到习近平,强人政治的时间胶囊
长平
本周适逢邓小平诞辰120周年,中共对此进行了高调纪念。时事评论作家长平提醒道,强人政治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留给未来的时间胶囊,其中记录和传承着一个民族的专制诅咒。
六四政治犯遭指中国特务 唐元隽是谁?
中国民运人士唐元隽曾因声援“六四”而被中国政府判刑20年,后来游泳逃到台湾,在台湾协助下到美国定居。在美持续从事民主运动的他,如今却被发现跟中国国安部有往来,甚至接收指令、监控海外异议人士。
墙外文摘:新冠病毒可能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
有专家撰文认为,尽管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起因一直备受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病毒是从中国武汉的一个研究实验室泄漏出来的。
事实核查:六四事件是“西方编造的神话”?
生活在上海的新西兰网红安柏然6月3日在其社媒账号上宣称,“六四天安门屠杀”事件是“外国敌对势力”的谎言,是“美国编织的神话”。在他次日删帖之前,帖子总共获得了370万的阅读量和1.7万次转发。德国之声事实核查团队进行了调查。
他们在德国公开悼念六四
六四天安门事件至今已满35周年,德国的港人团体今年继续组织公开悼念活动以保存记忆,DW记者在法兰克福现场随机采访了数名参与者。
德语媒体:忘记吧,你没有看到
在六四35周年纪念日,《明镜》周刊发表长文,探讨中国普通民众对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的记忆如何被当权者剥夺。
纪念六四从香港移师海外
由于六四天安门事件在中国大陆是一个禁忌话题,近年来在香港公开纪念也成了犯罪行为。因此有关的展览、演出和报告会只能在海外举办。有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一把双刃剑。
23条后首个六四:港人夹缝中默念致哀
香港渡过了“23条”生效后首个六四,在高调警告和警力布防下,纪念行动的声量更为受限但仍未消失。DW记者在六四这天,采訪多位以不同形式继续悼念的港人,了解他们所感受的六四35週年。
长平观察:“习近平先生,推倒这堵墙!”
长平
今年是“六四”运动35周年,也是柏林墙倒坍35周年。时评作家长平指出,曾经把柏林分为东西两部分的那堵墙在 35 年前倒塌了,但是试图将世界政治格局重新划分为东方和西方的那堵墙依然存在,这就是中共的信息“防火墙“。
六四网禁:德国大使馆的蜡烛再次被“吹灭”
六四35周年纪念日之际,中国当局对网络的监控再度升级。德国驻华使馆在六四前夜发微博,以烛光的图像纪念35年前发生的那场流血。同往年一样,微博贴图旋即被删除。
天安门母亲喊话习近平:六四是绕不过去的历史悲剧
在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35周年的日子里,"天安门母亲"再度发声。他们对政府的沉默不能理解,重申"真相、赔偿与问责"三大诉求,并直接喊话习近平,要求对话。
香港行为艺术家街头手画"八九六四"被捕
六四35周年前夕,香港行为艺术家"三木"陈式森在铜锣湾骆克道以手在空中比划出"八九六四",随后遭到警方逮捕。
台湾政坛领袖纪念六四35周年
6月4日,北京天安门事件35周年纪念日当天,台湾政界人士公开发文表态。赖清德表示,任何政权都应该勇敢面对人民的声音。
林培瑞:我们为什么记得六四?
Perry Link
曾有人问,“为什么你们一定要记住六四?”三十多年过去了。已经是历史了。忘了吧。往前看吧。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有着许多答案。没有任何一个答案是足够的。所有的答案都加在一起,也不足。问题还留在半空中,寻求答案。
香港严防六四集会 行动艺术家沉默悼念遭捕
“六四”天安门事件35週年前夕,香港警方在往年悼念者聚集之处加强戒备。3日晚间,港警在铜锣湾东角道逮捕以手势比划出“六四”的行为艺术家三木。
专访萧强:六四历史“无论如何也抹不掉”
“中国数字时代”创办人萧强在“六四”35週年前夕接受DW专访,谈“六四”如何冲击他的生命,以及他对年轻世代“白纸运动”的看法。他也谈到他在海外参与的“圆桌十九”组织,重申信息自由与知情权的重要;该组织认为,知情权也是当年“六四”的核心诉求。
专访林培瑞:八九六四和“向前看”
作为中国“八九六四”民主运动的关键亲历者之一,学者林培瑞曾表示“最坏的中国在那儿,可是最好的中国也在那儿”。35周年纪念日之际,林培瑞分析了未来中国是否还会迎来“六四”时刻。
六四前夕 港警共逮捕八名社媒发帖民众
香港警方6月3日再次以涉嫌“煽动意图的相关罪行”为由逮捕了一名在社媒平台上发帖纪念六四事件的民众。最近一个星期,港警总共逮捕了8名这样的嫌疑人。这也是香港特区政府首次依照《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逮捕嫌疑人。
墙外文摘:六四镇压应该和南京大屠杀一样来记忆
六四运动亲历者和研究者王超华认为,一个民族不能反省自己的罪恶,是不可能真正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所以不管是六四还是清零,这样的历史应该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一样来记忆。
客座评论:爱与修和——香港宗教界的六四纪念
吕恒君
六四三十五周年之际,香港基督教《时代论坛》头版开天窗以示纪念。天主教香港主教周守仁枢机则发表《就是每年这时期》呼吁修和。专栏作者吕恒君认为,这在已无法公开纪念六四的香港,发出真实的亮光。
天安门的鲜血推倒了柏林墙?
1989年发生在中国的六四事件与几乎同期的东欧政治剧变有着怎样的关联?在2019年六四事件30周年之际,这个一度被忽视的视角开始得到关注。当年在东柏林抗议北京暴力镇压的两名东德人,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六四、天安门—不能忘却的记忆
六四流血事件过去三十多年后,中国当局仍然试图抹杀一切有关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的记忆。但是,美联社摄影师威德内尔(Jeff Widener) 等记者还是成功地留下了一些历史画面。
从英美到台湾 海外如何不忘“六四”?
“六四”35週年前夕,DW亲访英国与美国的纪念活动现场,见证海外离散港人以及流亡民运人士如何重新叙说对“六四”的记忆。台湾也将在“六四”当天举办纪念晚会,此外亦有人藉艺术展与绘本回忆“六四”。
“六四”35周年前夕 港媒头版“开天窗”
六四事件35周年纪念日前夕,香港基督教周报《时代论坛》(Christian Times)却以大量留白(亦称"开天窗")作为最新一期的头版。值此之际,人们愈来愈担心香港的自由正在消失。
鲍家父子的六四记忆
1989年6月4日的一场悲剧,让包括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秘书鲍彤和他的儿子鲍朴在内,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发生重大改变;2022年,当年反对武力镇压的鲍彤以90岁高龄离世。鲍家父子2019年接受德国之声专访的内容也成为追忆。
长平观察:论中文互联网的倒掉
长平
“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一文引发热议。时评作家长平认为,中国崩塌掉的不只是互联网,而是历史与人心,是对自由的无限憧憬和对专制的坚决反抗,是伴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而来的明天。
“23条”后首案 邹幸彤等6人疑因“六四”获罪
香港23条立法实施之后,香港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等人成为第一批因新法而被逮捕者。港府指控,邹幸彤在“某个敏感日子”前夕,利用另外5人在匿名社媒平台发布“具煽动意图的帖文”。
墙外文摘:应对反战抗议,勿要效仿邓小平!
有评论认为,35年前中国六四运动和今天美国的反战抗议有着发人深省的相似之处,呼吁道大学校长们不要效仿邓小平通过武力镇压学生运动,而应该建立对话机制。
邹幸彤涉煽动六四集会 香港法院逆转无罪判决
香港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在2021年因呼吁港人参加六四集会,被裁定“煽惑他人参与未经批准集结”有罪,上诉后获得高院撤销定罪。不过终审法院25日再度逆转无罪判决。同时,邹幸彤的国安法指控将在下半年开审。
"法学界的良心"江平去世
中国媒体广泛报道了法学泰斗、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江平去世的消息。他被视为中国民商法学的奠基人之一,并且为中国的法治社会而呐喊。
“六四”研究学者何晓清续签被拒,遭香港中大解雇
研究“六四”镇压的知名加拿大籍华裔学者何晓清的签证延期被香港当局拒绝后,遭到香港中文大学“立即解聘”。她曾在哈佛大学任教,开设“六四”研究课程。
中国异议人士陈思明离开台湾 称已抵加拿大
因参与维权活动而多次受到拘捕的中国异议人士陈思明8日称,他已抵达加拿大温哥华,并感谢各界支持与协助。此前他曾滞留于台湾的桃园机场,并表示希望不要被遣返回中国。
失业率高怨气大 ?李佳琦言论惹众怒
中国电商网红李佳琦在直播间回怼一位吐槽化妆品价格太贵的网友,要其从自身找原因,有没有在认真工作?李佳琦的回应立即引发公愤和海量评论,有网民认为他忘了百姓疾苦:“年轻人躺平摆烂不是因为不想努力不想挣钱,而是没有机会”。
墙外文摘:习近平卖“芒果干” 中共大限不远?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最近表达的亡国感应该不是杞人忧天,清零松绑后房市依旧奄奄一息,进出口双双大幅衰退,青年失业率攀高到20.4%已满足触发颜色革命条件,这些因子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大革命的火种。
墙外文摘:主张“批量宰杀女人”的网暴者为什么在中国不受审查?
有评论认为,在中国女权博主遭到大量删号和人身攻击的同时,主张“建立一个屠宰场批量宰杀女人”并组织网暴行动的仇女群组却没有遭到审查,因为网络平台审查的标准在于“是否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长平观察: 国企领导“牵手门”和富得发愁的“油三代”
一段街拍视频摇身一变成为反腐教材,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打小三”。时评作家长平认为,这场舆论中最有价值的讨论,是对“‘油三代’血液里流淌的石油情怀”的揭底。
德语媒体:被强制的忘记
"六四"三十四周年之际,香港弥漫着肃杀气氛,警方如临大敌,任何零星的悼念活动都会立即遭到制止。而在北京,官方对"六四"讳莫如深,试图将这一事件从民众的集体记忆中抹掉。
美中高层外交官北京会晤 时机敏感惹议
六四纪念日期间,美国一批高级外交官员抵达北京,并于这週一会晤中国官员,遭民运人士批为“在伤口上撒盐”。此行被视为是美方试图缓和双边关系的另一举措,双方谈了什么?
中国社媒审查升级 外国使馆微博纪念六四被删
网友反应,多个中国网络平台在六四期间都出现审查变得更加严格的现象,甚至连一些应用也以“系统维护”为由,暂时禁止更换用户头像和昵称。与此同时,不少外国驻华大使馆在微博上隐晦地发文纪念六四,但大多都迅速被删除。
港警称“涉破坏安宁”带走六四点灯、持花者
香港自2020年起就不再批准纪念六四事件的维园晚会申请,在上周日的六四34周年当天,香港警方于维园周边部署大批警力严阵以待。根据警方数据,6月4日当天以“涉嫌破坏社会安宁”、“涉嫌妨碍警务人员”为由带走了一共24人。
香港不准公开悼六四 逾20人遭港警带走
六四34週年这天,根据香港警方週日晚间统计,有1人因“涉嫌妨碍警务人员执行职务”遭到拘捕;23人因“涉嫌破坏社会安宁”遭带走,其中包含社民连主席陈宝莹。众多国际人权组织发声批评。
台湾六四晚会意义渐增 港人聚集悼念
台北在6月4日这天大雨不断,自由广场上的六四34週年纪念晚会吸引了近千人参与,虽然规模不比香港维园往年的纪念人潮,但在中国政府不断文攻武吓下,仍有不少台湾各年龄层的民众到场响应,德国之声记者也在现场看到几位不断拭泪的香港参与者。
六四34周年:“天安门母亲”重申三项诉求
六四34周年前夕,遇难者家属组成的“天安门母亲”组织发布祭文,重申对六四屠杀“真相、赔偿、究责”的三项诉求。与此同时,德国驻华大使馆周日凌晨在微博发帖悼念六四遭删除。
墙外文摘:香港“六四”——个人记忆不灭,集体记忆堪忧
有评论认为,要完全100%抹走香港的六四记忆,其实是极其困难的事。然而,过去两三年,国家高压达到相当程度,妨碍了六四论述,影响了集体记忆。
六四香港:六千警防街头悼念 多人被带走
六四事件34週年,悼念集会连续第四年绝迹香港。在肃杀气氛下,依然有人在这天现身维园一带,以不同方式表达纪念,但在数千警力严防下,任何行动的存活时间比以往更短。而被囚的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据报于狱中进行34小时绝食。
长平观察:屠杀发生不止一次
今天是"六四"三十四周年纪念日。时评作家、六四记忆· 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长平指出,当军人屠杀平民时,他们就是丑陋而罪恶的。举报艺术家对此表达愤怒和抗议,如同举报太阳东升西落。
前一页面
第1 页,共8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