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为否决票辩解

2012年2月6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对北京在安理会抵制叙利亚决议的做法进行辩解。专家分析,中国这次在叙利亚问题上表现得有些被动,虽然一时会陷入外交上的孤立,但不至于遭受利益损失。

https://p.dw.com/p/13xn9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左)与叙利亚代表在安理会表决前交谈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对其否决安理会叙利亚决议的做法进行了辩护。中国共产党党报《人民日报》周一发表社论表示,否决票并不意味着任由暴力局势继续下去,相反"恰恰是对叙人民负责"。文章还举了利比亚的情况作为"反例",指出"北约国家滥用安理会有关设立禁飞区的决议,直接向利比亚交战一方提供火力支援",结果并没有达到保护平民安全的目的,大规模内战反而更加血腥。

难以说服世界的"辩解"

据路透社报道,该文章作者署名为"中声",可以解读为"中国之声",该报在阐述北京外交政策立场的时候常常用到这个名字。中国官方的解释显然不能说服西方国家,也不能熄灭叙利亚反对派的怒火。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教授分析认为,不管是在决议投票之后的官方表态,还是《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国这种"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的方式都无法令西方国家信服,事实上这一辩解主要是说给阿拉伯世界国家听的。他说:

China Presse Zeitung Volkszeitung Gebäude in Peking
《人民日报》代表中国政府做出辩解图像来源: Xiao Xu

"在非洲和阿拉伯事务当中,假如该地区多数国家达成一致,中国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这次比较反常,因为阿拉伯国家基本上都接受了这一决议草案,但中国还是投了反对票,这就说明其中俄罗斯在起主导作用。"

从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的磋商直至表决的过程当中,可以明显看出,俄罗斯的旗帜比较鲜明,始终坚决反对包含推翻阿萨德政权内容的任何决议草案,而中国虽然也不断重申避免武力解决问题,但立场明显没有莫斯科那么突出。政治学教授辜学武认为,中国这次在叙利亚的问题上表现得有点被动,主要是出于全球整体战略格局方面的考量。从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一直奉行构建全球多极化格局的外交政策,其中与俄罗斯合作以抗衡西方是中国的主要战略基石之一,在莫斯科强烈反对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与西方国家站在一边,它别无选择。

不愿重蹈利比亚问题"覆辙"?

正如《人民日报》社论自己指出的那样,有关利比亚禁飞区决议的通过在北京和莫斯科眼里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辜学武教授表示:"中国和俄罗斯当时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弃权,导致西方得到授权,全面对利比亚进行干涉,事实上就是放手让卡扎菲政权倒台。所以这次明显能感觉到,中俄两国这次不愿意重复自己认为的这个'错误',赋予西方国家全面干涉的权力。"

但是,被动站在莫斯科一边的代价就是,中国在短时间内可能会面临西方国家的激烈指责,甚至陷入暂时的外交孤立状态。据德新社报道,美国已经开始寻求在联合国框架之外的解决途径,比如实施更多的制裁措施 ,对大马士革政权的武器购买和运输资金来源施加影响。美国国务卿克林顿说:"我们要努力找出到底是谁还在继续支持这个政权,向其提供武器,让军队对手无寸铁的叙利亚民众开枪。"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则建议建立一个叙利亚问题国际联络小组。他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阿拉伯联盟和土耳其应该在这个所谓的联络小组中扮演中心角色。

否决票不会给中国造成实实在在的损失

不过,尽管中国由于否决联合国叙利亚问题决议而在外交上成为众矢之的,但是波恩大学政治学教授辜学武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因此而遭受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换句话说,虽然在叙利亚问题上扮演了不讨喜的角色,违背了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意愿,但是中国和该地区主要产油国的关系并不会受到影响。他说:

"这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作秀、政治游戏。比如中国的最大的供油国沙特阿拉伯,中国总理温家宝不久前刚刚访问了该国,很多观点应该已经进行了交流和澄清。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阿拉伯世界主要产油国跟中国之间的关系不会受到影响。"

辜学武教授指出,其实很多阿拉伯国家这次之所以决定提出推翻阿萨德政权的要求,也是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考虑,更确切地说也是为自己的政权着想。因为包括沙特在内的很多阿拉伯国家自己本身就不是民主体制,他们希望通过阿萨德的尽快倒台,将叙利亚这个棘手的问题赶紧解决掉,以防"引火烧身"。因此这些国家不会认为中国在安理会投了否决票,就意味着和他们在政治意识形态上存在分歧。

作者:雨涵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