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鞋只卖3欧元:科隆卡尔克区的穷人百货商店
2008年9月2日辛迪·迪尔曼是第一次来卡尔克百货。商场面积450平方米,有两层,通过螺旋楼梯连接。一楼卖童装和男装,二楼是女装部,此外还提供各色各样的日用品。所有的商品都分好类别,井然有序,没有杂乱无章的柜台。
辛迪在轮椅上度过了九年时光,她领取所谓的基本保险,这和和哈茨IV类似,是一种国家发放的社会救济。她到卡尔克来,正是因为囊中羞涩的缘故。
"哈茨IV和基本保险金有时根本不够,买不起衣服,什么都买不起。有了像这样的商店,那人们也可以买条新裤子或者其他什么东西的。"辛迪说。
目标群体和商场理念
科隆有12万人领取哈茨IV救济,20%的居民是穷人。慈善组织天主教米歇尔霍芬协会(Diakonie Michaelhoven)的布尔其塔·诺尔曼希望给这些人提供一项教会性质的福利服务,同时也提供一个新选择。和其他城市的同事们谈话时,她常常听说像卡尔克这样的百货商店。让她感到奇怪的是,这样的商店在科隆却不见踪影。于是她决定自己动手。去年开始规划,其中当然也包括选址的问题。诺尔曼说:
"我们的目标群体,也就是顾客,主要是低收入者。因此,我们当然会考虑科隆市内低收入者、长期失业者或者类似人群相对集中的地区。"
此外,诺尔曼还看重的一点是,如何把廉价商品和长期失业者重新就业联系起来。这家商场里有七名雇员此前是失业超过两年的、被认为很难再有机会的失业者。他们中一些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另一些曾经吸毒或者有犯罪前科。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四分之三的费用由科隆联邦工作署支付,剩下的四分之一由天主教米歇尔霍芬协会承担。这些职位期限一年。
商场雇员中的一位是46岁的科内利娅·泽波夫斯基。她每天工作8小时,工作内容包括整理柜台、向顾客提供咨询和在收银台帮忙。她很喜欢来上班:
"我很开心能够和这里的人打成一片,要知道我来这里之前可是很不喜欢和人打交道的。当时我很内向,一有人往我这里来就躲开。现在,这里的人都很好地帮助了我,我指的是这个百货商店的人,他们让我克服了和人打交道的恐惧。实际上别人不会对我怎么样,可以前我就是害怕。"
科内利娅开朗的笑声让大家明白,她为自己感到自豪。她感觉良好,愿意呆在这里,这份工作让她开心。她的上级鲁本·温德说,她学东西很快。鲁本,这位科班出身的零售商人,是商店的经理,负责培训员工、排班、商品分类以及回答问题 - 不管是顾客的还是雇员的。
这里出售的商品都是已经使用过的或者捐赠品。有时,由于仓库容量有限、新装上市或者换季,一些大公司也会捐赠他们卖不出去的商品。但是,这里也出售私人捐赠的物品。温德说,对于一家百货商店来说,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这些本来都是捐赠品,也就是说,我不能在一间商品卖出之后继续订货。当然,会有顾客过来问,这件商品有没有多的存货或者有没有其他的尺寸。那时,我们不得不告诉他们:'很遗憾,没有。也许下个礼拜吧,下个礼拜您再过来看看。'这种寻找自己中意的商品的心态总是让人很兴奋,对商场的营业也有那么一点帮助。"
顾客口碑不错 很有信心盈利
商场一位65岁的顾客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但是,对这家商场,她却毫不吝惜自己的赞誉:"这里的许多商品都是牌子货,质量好,用这样价钱在外面是买不到的。"
现在,商场每周吸引大概700名顾客。对于刚开张的店面来说,成绩不错,但是还不能完全抵消各项支出。商场能够做到自负盈亏乃至有所盈利是目标。长期来看,诺尔曼有信心实现这一店。商场推出了所谓的faircard优惠卡。持这张卡,低收入顾客可以以七折的价格购买所有的商品。三个月以来,商场总共发放了九百张这样的优惠卡。
辛迪·迪尔曼也申请了faircard。现在,她买了一些东西,准备离开:两本书和一个枕头。她愿意再来这里购物,这样,她也许可以省下一些钱做其他事情:
"最后总能省下钱的。不管是花50欧还是10欧买裤子,人总能省下点钱买更多吃的。今天这样可算不上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