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平等的伙伴
2006年8月17日德国联邦国防军奔赴世界危机地区参加那里的国际维和使命在10或15年前还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目前,德国公众已逐渐接受了德国士兵远离家乡,外出执行维和使命的现实。德国领导高层对此议题的权衡考量,从本质上说是积极的,也是有益的。因为没有什么比它更能保护德国人民的利益,使德国免遭带来诸多灾难的“爱国主义万岁”的损害。此外,德国士兵外出参加国际维和使命,使其成为国际网络中的一员,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平等的伙伴。这一角色也因此使人们对德国给予了更多的期盼,这一期盼是欧洲人口第一大国德国难以逃脱的。
这份期盼自然包括德国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向黎巴嫩派兵,成为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中的组成部分。参与黎巴嫩的国际维和使命旨在按照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决议,结束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危机,重建和平与稳定。派兵地点以及作为此次中东危机的直接参与方的以色列等因素使德国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因为鉴于历史上与以色列的关系,德国需格外谨慎小心,历史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当德国士兵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向以色列士兵开枪的情景令人难以想象。而只向以色列、黎巴嫩海域派遣海军舰只,或者向黎巴嫩、叙利亚边境地带派遣配备轻武器的联邦警察等则有望避免这样的直接冲突。
当然,德国存在着的反对之声是有道理的,这些人坚决反对派兵黎巴嫩。也有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反对派兵的要求,这批人的理由是德国联邦国防军出外参加国际维和使命的能力已达到极限-另有一派则原则反对派兵黎巴嫩,他们将中东地区视为德国士兵的禁区。
德国有可能向黎巴嫩派兵,参加那里的国际维和使命。这样的行动想必尚在联邦国防军的能力范围之内。无论如何,有内部消息人士透露说,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超过目前驻外士兵达7千7百人的情况。将中东地区视为德国联邦国防军士兵的禁区是毫无道理的。以色列和黎巴嫩政府均已同意了联合国的相关决议,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也明确表示希望德国能够参加黎巴嫩维和行动。此外,中东地区与欧洲为邻-中东地区的和平也符合德国人民的利益。至少德国在中东的利益不亚于德国士兵已进驻的世界其它危机地区。
但派兵参加维和使命尚无法取代一个有效的政治方案,黎巴嫩南部真主党民兵的角色问题必须予以澄清,以色列的生存权也必须受到保护。而为此做出贡献使德国外交政策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