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盟前身——非洲統一組織成立50周年
1963年5月25日,非盟前身——非洲統一組織正式成立。2002年該組織正式完成了向非盟的過渡。讓我們來共同回憶非盟那些跌宕起伏的滄桑歲月。
女主席
2012年,恩科薩扎娜‧德拉米尼-祖馬(Nkosazana Dlamini-Zuma)當選非盟主席,成為非盟最高權力機構領導人,她是首位擔任非盟主席的女性。在她上台百天之後,一直對非盟進行觀察的專家表示,這位前南非內政部長給非盟帶來了新的基調。2013年5月25日是非盟前身非洲統一組織(OAU)成立50周年。該組織目前有53個成員國。
防止分裂
在1963年非洲統一組織成立的時候吸收了所有30個非洲獨立國家。該組織的宗旨是要從政治上的合並來防止非洲的分裂。因為冷戰期間受到各個大國的影響,非洲國家分為親西方和反西方陣營。圖片攝於1966年,非統組織正在召開會議。
創始人
加納首位總統克瓦米 恩克魯瑪( Kwame Nkrumah/左)和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Haile Selassie/中)。他們都屬於非洲統一組織的創始人。泛非主義主要倡導者之一恩克魯瑪實際上意欲建立一個「非洲合眾國」,增加反對殖民列強的力量,併發展出一個共同統一市場。不過這些獨立國家起初並不想邁出這麼大的一步。
共同的敵人
非洲統一組織的第一個十年最重要和最有意義的目標就是與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做鬥爭。在非洲統一組織成立同年就設立了「解放委員會」,從1970年起支持反種族隔離制度的武裝鬥爭。
經濟的興起
非洲統一組織在1980年制定的《拉各斯行動計劃》目標是要加快非洲經濟的發展。這份條約計劃,到2000年應建立起統一的市場。不過就像聯盟的許多規劃一樣,這個計劃依舊只停留在計劃階段。1991年該組織又通過了《阿布賈條約》,根據這項條約,到2025年將完成非洲經濟共同體的建立。
存有爭議的解放政治
儘管原則上現狀劃分應該保持不變,非洲統一組織還是在1982年承認波利薩裡奧陣線的解放運動中產生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摩洛哥因此退出了聯盟。直到現今,摩洛哥都是唯一一個自願退出這個共同組織的國家。
預防、處理和解決衝突機制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非統組織出台了一個新政策:非洲願意管理非洲的衝突、樂意承擔責任。該組織建立了「預防、處理和解決衝突機制」。在1996年布隆迪發生軍事政變時,非統組織作出了制裁的反應。不過總的來說這個機制的能力十分有限。在盧安達發生種族大屠殺時,非統組織只能束手無策。
從非統組織到非洲聯盟
不過卡扎菲最終還是沒有成功。他的計劃在非統組織正式過渡到非洲聯盟之後,在2002年南非德班舉行的會議上分裂成了贊成和反對的兩個陣營。圖片上是慶祝非洲聯盟建立的盛大啟動儀式。
泛非議會
非洲聯盟把歐盟的結構作為建立的榜樣,計劃建立泛非洲議會。2004年,泛非議會舉行了首次會議。議會有來自47各國家的235位代表。南非小城米德蘭(Midrand)是泛非議會的總部所在地。
維護和平
本世紀初,大約有20%的非洲人都遭受到了暴力衝突的波及。所以非盟主要工作集中在維護和平上面。2004年非盟設立了「和平及安全委員會」,該機構被授權了可以派兵干涉的權利。同年,委員會派出了兵力保護蘇丹達爾富爾(Darfur)的民眾。
定位轉向
冷戰結束,南非人民被從種族隔離制度中解放出來後,非統組織從1999年開始尋找新的定位。當時的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圖/2009年非盟峰會)就此機會,重新喚起了泛非主義「非洲合眾國」的倡導。為了積極促成,卡扎菲動用了其雄厚的資金,給很多其他的成員國家交付了會員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