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危機當中的機會

Alexander Kudascheff
2017年3月25日

歐盟60歲了,但慶祝集會上很多人缺少歡慶的好心情。德國之聲評論員 Alexander Kudascheff認為,歐盟是一部成功的歷史,目前的危機也孕育了契機。

https://p.dw.com/p/2Ztwc
Friedensnobelpreis EU Europäische Union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正處在危機狀態。這是一場歐盟自60年前誕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嗎?許多人認為是,儘管也可以將整個80年代看作是"危機的十年"。那時人們說歐盟患上了硬化症,直到當年歐委會主席德洛爾(Jaques Delors)上任後,歐盟才開始康復。德洛爾開始著手統一歐洲的內部市場,非常理性地、或者說非常巧妙地沒有對其大力宣傳,沒有"歷史性的步伐"這類豪言壯語,也沒有公開宣稱偉大的願景。他沒有這麼做,而是開啟了一個包括300個碎步的項目,走完這些碎步,就自然實現了歐盟內部市場的統一。當然不可爭辯的事實是,當年歐盟規模小得多,具備這種從策劃到實施的政治可能性。今非昔比。

Friedensnobelpreis EU Europäische Union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二戰之後理想主義的崛起

歐洲經濟公共體、歐洲共同體、歐盟聯盟,這些詞匯描述了歐洲發展的過程。它們反映了二戰後理想主義的再度崛起,雖然開始時只有6個成員國。在後來緩慢擴大的過程中,英國和愛爾蘭加入共同體,再後來年輕的民主國家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也都入盟,直到歐盟東擴。今天的歐盟已成長為具有28個成員國的聯盟,雖然,不久後英國將退出。

英國退歐是當前危機最生動的寫照。一個國家退出歐盟,因為它的人民希望這樣。沒有人此前做出過這樣的預設。從此,自我懷疑開始吞噬歐洲,這是危機加劇的體現。

右翼民粹主義正在蔓延,並對歐洲懷疑論推波助瀾,讓歐洲支持者陷入窘境。法國、荷蘭以及德國,還有其它中東歐國家,處處能夠聽到右翼以及極右翼的叫喊:"歐盟必須滾蛋!"、"解散官僚魔王布魯塞爾!"、"不要歐元!"。而這些叫喊很有市場,謝天謝地,他們不是多數,但他們是希望返回民族國家田園美景的那些人。

歐盟雖然規模有些龐大,有時讓人覺得是"超大的帝國",但它卻是前所未有的一部成功的歷史。它保證了歐洲的和平。和平意味了什麼?只要去一趟烏克蘭東部同當地人稍作交談,就會疑問全消。歐盟的內部市場以及自由貿易,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繁榮;富裕國家的團結精神幫助貧困國家趕上發展步伐,二者之間的差距明顯縮小。人們可以自由旅行,年輕人可以自由選擇上大學的地方,在哪裡生活和工作,都可以自由決定。60年前,剛剛結束二戰的歲月裡,這一切都是空想,沒有人想到它們這麼快便得以實現。

Kudascheff Alexander Kommentarbild App
本文作者Alexander Kudascheff

對未來做出必要的思考

人們說的並不錯:歐盟的管理過多,不接地氣。它的宗旨和意義並不是每次都傳達得很清晰。歐元的發展也不像締造者設計的那樣理想。保衛歐盟的外部邊界沒有被看作是一項集體的任務,經濟上,出現了南北鴻溝、東西差距,這也是一些國家過早入盟所導致。歐盟制度性的深入發展讓一些國家感到力不從心,也因此導致它們對歐盟說"不"並更為經常地行使否決權。

對這些,歐洲必須慎重思考。但歐洲人也應做出判斷,即在這片古老的大洲上人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目前,數千名年輕人正穿梭於歐洲各國,希望人民聽見並加強"歐洲的脈搏",這是面對右翼發出的強音(有時也要面對反對全球化的左翼)。作為對歐洲充滿信心的政治家,法國總統候選人馬克隆(Emmanuel Macron)獲勝的可能性很大。德國競爭總理職位的政治家,目前的總理梅克爾和社民黨主席舒爾茨(Martin Schulz),兩人個性特徵天壤之別,但他們二人都是無條件的歐洲支持者。人們有理由期待,德法軸心成為一個新生歐洲的發動機。危機同時也孕育著機遇。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