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面对习近平连任 海内外中国人作何反应

William Yang
2022年11月6日

中共20大结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确定将进入第三个任期。作为对此的反应,有人在想办法离开中国,有人则表示对未来有一种巨大的无力感。

https://p.dw.com/p/4J0Rz
一些对现状不满的人担心中国会成为“下一个俄罗斯”
一些对现状不满的人担心中国会成为“下一个俄罗斯”图像来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自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打破常规二度连任党中央总书记,并提拔忠实于自己的亲信进入中共领导核心,全世界都在试图了解这个新时期对中国的潜在影响。

看到习近平似乎已经完全掌控了局面,一些人对中国的未来感到悲观,另一些人则开始响应一场罕见的全球范围的反习运动。

对部分中国人来说,习近平治下的10年,生活消费价格上涨而工资停滞不前。青年失业率今年7月已升到近20%,是中国2018年开始发布这一数字以来的最高。

"我感觉过去这些年钱的价值一直在缩水",30岁的小陈说,他生活在中国东部一个城市。"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准备考公务员。不停地找工作让我实在太累了,工资也普遍很低。"他对德国之声说,因为当局对言论自由的管控不断加大,他已经不在网上发帖,"能不发声就不发声"。

北京市民:“跟着习大大走”

在习近平即将迎来第三个任期之际,对未来感到悲观的不止小陈一个人。林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对德国之声表示,中国草根民众支持习近平的反腐运动以及他初期扼制新冠疫情的成果,而关心政治的公民则依然对习连任感到失望和担忧。

"特别是他在最高领导机构都布置了忠于自己的人,一些人担心中国会回到文化大革命的时代。"林女士说,她看不到政府将着手应对一系列经济挑战或告别"清零"防疫政策的任何迹象。

"润学"大行其道

小陈和林女士都在开始考虑出国,这一群体的人数正在增加。对此有一个特殊的说法--"润学",自从新冠疫情爆发,在互联网上,讨论如何出国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我学过一点基础日语,所以我想去日本。"小陈说,这样作经济压力很大,"我可能需要借贷,才能在明年出国。我有点困惑、焦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

在中共20大之前,林女士曾经考虑移民其他国家。但在习近平拿定第三届任期后,她现在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送出国。"从我的角度,送他们出国是为他们选择一个更好的环境,而不仅仅是体验在其他国家的生活。"

"如果一个国家不再有法治,有能力的人应该考虑离开。现在习近平拿到了第三个任期,他和普京又走得这么近,我担心中国会成为下一个俄罗斯。"

目前中国年轻人求职难度加大(图:2022年夏北京一场招聘会)
目前中国年轻人求职难度加大(图:2022年夏北京一场招聘会)图像来源: Jade Gao/AFP/Getty Images

当一些人主动寻求离开的时候,另一些人说,在党代会之后他们有一种无力感。"尽管很多人觉得在20大之后中国的社会发展将进一步受到制约,但他们可能还是会选择管好自己的事,而不是呼吁变革。"来自台湾的洪先生这样说,他在上海从事市场销售工作。

"他们可能对结果感到愤懑,但愤怒之后是一种无力感。的中国当局审查之下,所有敏感话题都遭到屏蔽,那些想在网上传播某些信息的人最终会发现,似乎没有什么能导致变化,这加剧了他们的无力感。"

全球性反习运动

过去几周,一些中国人开始在国内和国外传播反对习近平的信息,呼应10月13日北京四通桥抗议事件--一名彭姓男子在北京一座立交桥挂出反习标语,要求自由、民主和基本权利。此后,有人开始以不同方式传递这些抗议口号,包括在公交车站和公共厕所里书写这些口号。

流亡美国的中国法律学者滕彪认为,这些行动直接反映了部分中国人对习近平 "非常普遍的"不满和愤怒。"所有这些不满表明,中国长期以来对基本权利的压制和剥夺,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承受",他对德国之声说:"加上过去3年非理性的新冠防疫政策,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普遍不满。"

北京惊现反习标语?

除了中国国内零星的抗议行动,不少在全球各国的中国留学生利用社交媒体来抗议。他们还在校园的公告栏上张贴海报,或分发印有抗议口号的传单。

在加拿大留学的Ava对德国之声表示,"四通桥勇士"帮助很多人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参与到这场全球范围的张贴抗议运动中来。"你会想,既然他能在北京做到,明知这样会带来致命的危险,那我们又能作什么?"她说,"他直指中国的现实和的切切实实问题,这也是事情带给我们的启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耶鲁大学法学院研究员程扬扬表示,"四通桥勇士"的行动证明,在中国,抗议不是不可能的,"他的自我牺牲帮助更多人认识到他们自己的力量",证明了一种可能性,"向他人显示他们也可以有选择"。

认识到自己的力量

名为"公民日报"(Citizens Daily CN)的Instagram账号专门发布在不同国家的中国学生提交的海报或抗议活动的图片。据其统计,共收到近2000幅抗议标语的图片,来自全球300多所大学。

为了帮助推动这一运动,"公民日报"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 "海报运动",希望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这些中国学生的诉求。这一账号背后的团队对德国之声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帮助人们重新建立联系,通过讨论和行动消除恐惧、孤独和怀疑"。

滕彪表示,因为在中国对当局发起公开抗议的风险太大,海外的中国人社区能够为接续这一运动发挥关键作用。"仅仅靠中国人的勇气来维持这一行动是很困难的,因为很少有人能承担这样的风险",他强调:"没有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团结,在中国抗争的前景非常暗淡。"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