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事件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2004年3月29日法兰克福汇报告诉读者,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这些岛屿与台湾一起被日本并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美国占领,1972年美国将冲绳连同这些岛屿交由日本管理:
“七十年代中日关系正常化时,双方决定不继续争论钓鱼岛问题,但对于双方来说,这些岛屿的主权问题涉及到民族自尊,中日两国的活跃分子都分别试图通过采取一些引人注目的行动向世界宣示本国对这些岛屿的控制权。
中国的反日情绪强烈,它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占领。在与日本发生争执时,中国政府喜欢利用非官方组织和私人的行动。中国政府不愿意危及对日关系但同时又想对日本施加压力,所以在要求日本对战争罪行或其它行为给予赔偿时,中国出面的总是所谓的非政府组织。”
新苏黎世报报道了北京官方对此事件的态度,该报特别注意到由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的不满,这次钓鱼岛事件更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该报写道:
“就象中国和几个东南亚国家都声称拥有主权的南海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一样,钓鱼岛附近估计也有很丰富的资源,尤其是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石油储藏量。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和东京在这些岛屿主权问题上要维护各自的声誉。几天前,新华社宣布,一家旅行社将在五月份开辟从厦门到钓鱼岛的旅游线路。这件事说明会有新的事件发生。”
日报提到1996年日本右翼极端分子在钓鱼岛上建立灯塔的事件,并指出日本政府没有诚意正视历史,容忍右翼势力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挑衅。接着该报把目光转向中国写道:
“除了经济增长以外,民族主义是共产党统治合法化的又一手段,但共产党不能让过度上涨的民族主义危及中国的经济利益,因为中国和日本是互为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共产党要注意控制‘国民民族主义’,因为它有朝一日可能颠覆共产党的统治,北京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它既要展现民族主义,但又不能使经济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