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迁徙的包豪斯”展览在杭州亮相

Heike Mund
2018年4月9日

1919年,德绍包豪斯学院给艺术、设计和建筑带来了一场革命。直至今天,包豪斯哲学在全球范围内仍拥有热情的拥趸。在杭州举办的一个展览拉开了2019年包豪斯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

https://p.dw.com/p/2vjM5
Bauhaus - Bauhaus-Archiv in Berlin
柏林的包豪斯设计博物馆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Arco Images/Schoening

(德国之声中文网)同时有多家大型国际博物馆和艺术大学参加了名为"迁徙的包豪斯"设计展。展出的建筑设计分别来自俄罗斯,日本、印度、巴西,当然也来自德国。4月8日,总共5个展览中的首个展览在中国杭州设计博物馆开幕。届时,人们将隆重纪念这所1919年成立的著名设计和建筑学院成立100周年。

该展览项目以包豪斯的建筑思想为主题。当年,该校的许多重要教师和艺术家离开纳粹德国移民其它国家之后,也将包豪斯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兼艺术总监是来自柏林的奥斯腾(Marion Von Osten)和来自伦敦的沃森(Grant Watson),他们在一个由研究人员、艺术家和设计师组成的国际团队的协助下,策划了此次展览。

包豪斯成立100周年

2019年3月,也就是在包豪斯成立100周年之际,该展览将在柏林世界文化馆继续展出。展览将向人们展示,包豪斯风格是如何渗透各个艺术领域以及如何传播到全世界的。

在中国,曾长期担任格洛皮乌斯(Walter Gropius)助理的建筑师鲍利克(Richard Paulick)和他最有天赋的学生之一王大闳负责制定德国以外的建筑教学计划。1945年之后,二人对基于包豪斯建筑风格的"大上海都市计划"起了决定性作用。

1919年,瓦尔特·格洛皮乌斯在魏玛成立了包豪斯设计学院。这所魏玛时期的新型"设计学院"对设计、艺术和建筑彻底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著名艺术家克雷( Paul Klee)、费宁格尔(Lyonel Feininger)和施莱默(Oskar Schlemmer )都曾作为"大师"为学生们授课。他们认为,包豪斯哲学应该贯穿从连体房住宅区到门把手和日常用具在内的一切领域。 在包豪斯学院,工匠和艺术教育被一视同仁。

全球包豪斯网络

跨学科项目"迁徙的包豪斯"设计展是"柏林德绍魏玛包豪斯"与柏林歌德学院和世界文化之家(HKW)共同合作实施的项目。杭州的展览同时也是设在中国美术学院院内的中国设计博物馆的开幕展。

在包豪斯成立100周年之际,将举办一系列展览,此外还有专题讨论会以及播放纪录片。该项目受到文化国务秘书格吕特尔( Monika Grütters)、联邦文化基金会和联邦外交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