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莫斯科让人恢复对车臣的记忆

2002年11月1日

车臣早已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直到莫斯科剧院的事件发生。人们只关心“突发新闻”,但突发新闻是从哪里来的呢?此事十分值得人们深思。

https://p.dw.com/p/2nZa
平时这里很平静,有时甚至有点辉煌图像来源: AP

在以往的数月,数年当中,少数将注意力不仅放在事件本身,而是注意跟踪事件整个发展过程的记者对车臣问题给予了关注。其他人则对此采取的是漠不关心的态度。抨击俄罗斯士兵在车臣肆虐的人几乎找不到支持者。他们的声音突然间重新在人们的耳边出现,但随着人质绑架案的结束,人们的注意力持续不了多久。

车臣被人们的注意力所冷漠。周围地区的记者几乎无人将目光投向那里。独断专行,侮辱,殴打,清洗,绑架,酷刑,谋杀,这一切都无足轻重,而人质绑架案却是大事。

从美国流传过来的一个词-“突发新闻”如今在德国也为人们所习惯使用。所指的是那些有压倒一切重要性的消息。车臣发生的一切,其恶劣程度超过了莫斯科剧场发生的恐怖分子绑架案,但却从没有机会成为突发新闻,为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从媒体逻辑上去寻找原因。其位置在地图上鲜为人知的一个共和国里发生的战争与莫斯科剧院里发生的绑架案相比,前一个是残酷,却索然无味的,后一个是残酷却有轰动效应的。人质绑架案是对普京总统发出的挑战。

车臣战争是对他更大的挑战,却是长期和抽象的。人们对战争没有具体的概念,除了那些看过上千遍的妇女失去丈夫,儿子和父兄后痛苦万状的录象,以及那些看过上千遍的男人横尸街头,其家人伤心欲绝的照片。相反,在莫斯科人质绑架案中,人们在图像中看不出太多的东西,这更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并诱发了人们参与的愿望。

然而,视听逻辑却不自觉地染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恐怖分子需要图像,9.11事件呈现的是彻头彻尾的感官图像。相反,国家恐怖主义则极力避免出现图像。结果造成,国家恐怖主义很少在大众媒体中曝光。对媒体来说,只有恐怖分子发动袭击才算是恐怖。这可能纵容包庇了国家恐怖主义。

媒体也不批评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例如,只有占领者的铁掌没有被暴露时,才是以色列最趾高气昂之时。而当它对巴勒斯坦人的镇压在电视图像中出现的时候,却是它最虚弱的时候。是图像左右了人们的意见,而并非报道和分析。同样不合理的还包括偶然事件。

当两个冷枪手在华盛顿及周边地区制造凶杀案时,以色列总理才从媒体的包围中获得了片刻安宁。当美国制定攻打伊拉克计划时,伊拉克才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同需要倾注注意力的阅读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退化一样,大众媒体所需要赢得的观众的注意力和发人深省的功能也在走下坡路。

对这一发展趋势作出思考的人会产生以下的疑问,即对大众媒体来说,避免让公众知道详情并系统地淡化事件政治发展过程的做法是否会有好处?观众知情越少,越感到意外。此外,事件的轰动效应持续的时间和观众的短暂注意力强度是相辅相成的。最多十天之后,人们就会感觉乏味了。

因此,需要不断有新的突发新闻来顶替。对车臣人民苦难的漠不关心和对恐怖图像的兴趣都是对恐怖分子的一种刺激。因此,恐怖分子制造更残酷的事端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