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上准备跟中国平起平坐”
2011年1月20日德国之声:辜教授,这次胡锦涛访问美国。美国强调这次跟2006年3月胡锦涛访美有区别,那次是正式访问,这次是国事访问,您认为美国为什么强调是国事访问呢?
辜学武:我觉得奥巴马总统上台后,经过两年的试探,最后决定,在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方面作出一个新的转变。我觉得如此高规格地接待胡锦涛,表明他们已经从心理上接受中国的崛起,同时,心理上准备跟中国平起平坐,跟中国共同来讨论中美之间的分歧,共同规划未来十年到二十年里整个世界上的一些大事情。有这样一些设想在里面。这么高规格的接待,不是象我们华人或者中国人说,是给胡锦涛一个面子,其实更深层的意义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应该接受中国的崛起这个事实了。如果长期内中美关系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世界上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这个高规格的接待,名义上看是花拳绣腿,实际上有很深层的战略意义在里面。
德国之声:从2006年胡锦涛访问美国到今天,您认为中美之间的格局或者说力量对比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辜学武:说力量对比,实际上是实力对比,到目前的讨论都比较泛泛而谈。对我们搞政治学研究的人来讲,实力分三个组成部分,一个是硬实力,一个软实力,还有一个是结构实力。硬实力,中美之间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你看看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中国占整个世界自由贸易的比重,中国产能的增加,中国军力的增长,基本上说明中国的实力在向美国接近,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落后的地方。谈硬实力,实际上是指军事和经济实力。软实力,中美之间,我觉得差距还是相当的大。所谓软实力,我们一般指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上对其它国家的吸引力。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以一党专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这个发展模式,对于很多处在贫穷、饥饿中,寻求发展道路的拉丁美洲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来说,中国软实力的吸引力是增加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软实力至少夺走了很多以西方价值为取向的国家的眼球。从这外角度看,中美之间软实力的较量也有一些变化。但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对西方国家人民,尤其是美国人民的吸引力力度,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这个角度上讲,中美之间软实力的变化,恰恰是有利于美国。我觉得美国对中国人的吸引力相对中国对美国人的吸引力,还是要大多了。美国对中国的担忧在崛起,而中国对美国的欣赏力在提高。从结构实力讲,所谓结构实力就是不动刀不动枪,通过世界结构中的经济,安全体系来看,这个实力对比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从全球生产面的结构看,基本上还是美国占上风。它在尖端产品的设计,最终整个价值链的创造方面,中国只是一个世界工厂。全球金融结构方面,主导货币还是掌握在美国人的手上。中国虽然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是美元对外的价值还是掌握在美联储的手上。虽然中国在世界银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有增加,但这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以美元为主导的金融结构。
德国之声:德国许多媒体说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两个超级大国,即美国和中国。您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如果可以这么说,那么美中两超跟当年的美苏两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辜学武:首先这是一个伪命题。两个超级大国的命题不太成立。在硬实力对比方面确实是发生了变化,但是要是跟当初美苏关系相比的话,当时美苏都是具有全球投放能力的这种超级大国,从军事和硬实力方面看。中国现在基本上没有当年苏联全球投放的这样一个实力。第二个不同点是,当时的苏联是一个在整个西方体系外的一个活动体。一个是搞社会主义的、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为主的集团,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西欧国家为主的集团,双方之间是平行的。中国跟美国之间的关系,假定德国媒体说的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命题成立,那么我们看到,中国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已经融入了美国战后建立起来的体系。这个体系不是空谈的。它是由机构形式组成的。联合国这是政治体系,经济体系,以世界银行为主导的整个世界金融结构,包括发展中国家货币基金体系,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有其它一些功能性的组织,中国毫无例外地都融入进来了。这跟当时的苏联是完全不一样的,除了联合国机构以外。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个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所以这两个国家没有哪个有能力来承担一场战争,或者展开武力的较量。这个时代我觉得已经过去了。
德国之声:2009年奥巴马总统访问中国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变得强硬。在今天这个新形势下面,就象您刚才说的平起平坐,您认为美国对中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呢?是更硬还是更软呢?
辜学武:其实美国未来对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取决于双方互动的模式。是良性还是恶性的。2009年奥巴马访问中国,由于他当时可能期待太高,或者对中国对自己核心利益的诉求程度估计不足,所以互动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奥巴马对中国比较失望,中国对奥巴马不理解了。这就是过去一段时间里为什么发生那么多的相互埋怨,最后导致不信任的原因。所以说,今后奥巴马对中国会采取什么政策,其实取决于中国给予什么样的回应。其实别的都免谈,主要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其它都是美国的花拳绣腿,包括北韩问题,人权问题,这都是隔靴搔痒的问题。因为奥巴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内的经济问题,失业问题,为了重新崛起,他需要跟中国搞好关系。但中国如果对他还是采取非常强硬的回应,比如说,人民币升值速度不高,不快,可能又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说,这个互动过程非常重要。我觉得,胡锦涛这次花这么大精力到美国去跑一趟,他必须给美国一些回应。不是买200架波音就够了。中国必须要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否则还会产生更多的不和谐因素。
德国之声:媒体认为,奥巴马这次会重点谈中国的人权问题。90年代的时候,每个西方重要国家领导人到中国去,中国可能都会放一、两个人。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好象变硬了。您觉得奥巴马能促进中国改善人权问题吗?
辜学武:关键是中国还是以共产党为主要执政党的一种威权式的体制。只要这种体制不改变,它总会有人权问题发生。这个体制主要是压制政治风险人物。中共最关心的是政体的稳定,所以奥巴马再怎么对中国施压,如果象刘晓波这样的政治精英在中国那样活跃的话,它不可能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所以,只要中国的政治体制不变,人权问题永远是美国政府的一块心病。但是奥巴马这次提人权问题,包括BBC直播的新闻发布会表明,人权问题奥巴马对胡锦涛提到了,但是他对中国本身的人权促进方面,我觉得作用相当有限。但是有些东西他必须做。他是做给舆论和美国人看的。中国其实无论是否有美国的压力,它应该有自身的利益,去改善人权。中国真的要增加软实力,得到全世界人的认可的话,可能一千个孔子学院也达不到增加新闻自由,增加司法独立这样的步伐,后者才可能让中国的软实力提高得更大。
德国之声:中国现在到处在扔糖衣炮弹。金融时报说中国的银行给第三世界的援助已经超过世界银行。李克强访问欧洲又许诺购买西班牙等国的国债。胡锦涛这次访问美国也带来了大订单。您认为中国采取这样的政策,战略目标是什么,会造成世界上怎么样一种情况呢?
辜学武:你这么分析,好象中国可以选择做与不做,也就是说,这个资可以不投。其实中国没有别的选择了。中国现在的投资行动,实际上就是资本输出。这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行动。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预料到,一个发展中国家会大量资本输出。以前进行资本输出的一定是老牌的、发展到顶端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反过来了,中国没有进入世界上最发达国家行列,居然它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这说明这个国家是全球化的既得利益者。把大量资本纳入自己国家后,产生了一种要把资本输出的压力。这个压力反应在它在全世界到处投资。包括李克强到欧洲来,买希腊、里斯本、西班牙这些国家的国债。你不输出资本,国内通货膨胀率就要高。再就是人民币热钱本身就在寻求国际化的渠道。可能有你说的战略意图。但战略意图是一个副产品。要把钱投出去是主要的冲动。但它有附带的战略价值。比如说他到欧洲来,在欧洲人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大家都挺高兴。但也知道,吃了中国人这块糖之后也不会好受。中国2010年对发展中国家贷款居然超过世界银行,也是说明资本过剩。它不仅产品过剩,现在资本也过剩。但从战略上讲,这将会促进全球的经济发展朝着中国的模式发展,因为中国输出资本之后还带来了很多理念,很多文化,都会在多少年之后发生一些效益。这当然是对中国来说一举两得的好事。
德国之声:刚才已经说到了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些天德国媒体说,人民币很快会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您怎么看这个趋势?
辜学武:世界上对一个货币有需求,才会成为主导货币。我预测,在5到10年之内,世界上会形成一个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货币形势。人民币现在国际化的进程非常快。这些年中国采取各种手段来推进人民币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通过与将近10个国家央行的货币交换,开放中国20个省市跟世界各地区直接进行人民币交易,通过其它各种银行间的贷款,这说明中国央行已经在引导世界上对人民币的需求。我觉得这个需求现在已经相当大了。关于人民币在未来某个时候成为世界上的主导货币这个预测完全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不彻底开放对人民币项目下的控制的话,人民币还不能成为象美元那样坚挺的货币。但短期内开放不了,因为目前一下子放开的话,热钱马上流出中国,这对中国经济伤害会非常大。所以可以预测的是,中国可能在未来三年内逐步地,以更快的速度对人民币升值。让钱慢慢地流出去。同时也给了美国人一个礼物:你的政治诉求,我们现在在给你实现着。金融体系的变化是未来中美关系的枢纽,也会给中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德国之声:人民币的现状有点违背一般的理念,因为要成为储备货币,按理说应该是能自由兑换的货币。现在人民币不是。人民币全球化的前景是否会反过影响人民币哪天能自由兑换呢?
辜学武:应该不会。因为人民币目前主要是作为清算货币,结算货币使用。老百姓的货币使用与兑换对人民币的前景来说不是那么重要。作为清算货币,就是世界上进行物物交换的时候用人民币来结算,就是非常大的飞跃。再进一步,如果贷款利息的交割全部用人民币来做的话也是非常大的飞跃。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才会去存储人民币。中国央行这方面的步伐非常快。中俄之间的石油生意现在完全用卢布或者人民币来做了,没有美元和欧元,中国跟周边国家的交易,用人民币和美元都可以。现在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企业跟中国做生意也是用人民币来支付了。因为用人民币支付没有汇率风险,对很多欧洲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我们可能往往低估了人民币自由化的趋势。现在人民币既是中国的一个优势,也是一个负担。由于人民币,中国几乎跟所有国家,包括巴西都产生了磨擦。人民币问题不解决,会给中国在全球的贸易利益带来损害。
德国之声:那么您认为人民币还存在自由兑换的前景吗?
辜学武:应该存在。我觉得主要是一个速度问题。从中国本身的经济利益来讲,其实现在自由兑换是最好的时机。但是它不能一下子放开,因为投机商对人民币抱着升值预期的人太多了。所以如果你现在就实现自由兑换的话,马上实现的利润,他马上就撤出。这是中国可能一下子受不了的。我觉得5到10年之内,人民币会成为一个自由兑换的货币。
采访:平心
责编: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