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展出辽代契丹族珍宝
2007年2月1日德国中亚艺术史专家——科隆东亚博物馆馆长史戴莉几经努力终于筹集到举办辽代考古文物展所需资金,使契丹族珍宝展得以在自己的博物馆中展出。
科隆东亚博物馆中的辽代珍宝展厅内安静极了,130件展品大多是辽代陈公主和其驸马合葬墓中的出土文物。石雕、壁画、首饰和家用器皿等被展会的组织者精心地安放在橱窗里,在柔光的映衬下为参观者们揭开了神秘民族契丹族的生活内幕。
一位退休的德国老师悄声说:“我对亚洲感兴趣,也想了解其他们的风俗、葬礼,尤其是游牧民族的生活等,在东亚博物馆,我能看到想了解的一切。”近旁的一位德国记者表示:“我认为,这些展品很有意思,但是对我来说都很陌生,我觉得,这次展览组织得非常好。”
科隆东亚博物馆是一家科隆城下属的博物馆,除了一位日本艺术史学家外,博物馆官长史戴莉是唯一的中国艺术专家。辽代珍宝展的陈列自然出自这位精明强干的女馆长的手笔。时间虽减退了出土壁画和器皿上的颜色,但却赋予它耐人寻味的特点。为德国居民揭开契丹王朝的神秘面纱是史戴莉精心组织这次展览的用意所在:“中国辽代的艺术品在西方艺术品市场上占有稳定的席位。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契丹族的艺术品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它将中国汉人的艺术传统与契丹游牧民族的艺术精粹结合在一起。此次展出的文物既体现了唐代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游牧民族的特点。我认为,这是汉人传统艺术风格上的一个小小的变化。”
开启陈公主与驸马合葬墓的图片上的每一样玛瑙、白玉首饰、黄金面具等都被展会的组织者一一陈列在橱窗里。壁画中的骑马男子的独特发型是历史的见证。卷缩的巨龙图案也表现出典型的契丹族风格,在以后的若干朝代中不再出现。
鉴于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史戴莉早在14年前就将目光投向了辽代出土文物。当设址纽约的亚洲协会提出在纽约、德国和瑞士举办辽代出土文物展的建议时,史戴莉便欣然允诺。因为与此相关展品的挑选、与中方的接洽和考察工作等均由亚洲协会承担,由英国爱丁堡苏格兰皇家博物馆中国部主任沈雪曼亲自负责。但德方的经费迟迟难以到位的确使史戴莉渡过了许多不眠之夜:“遗憾的是在德国没有个人赞助办展览的传统。如果我去找大型康采恩,它们都表示对东亚艺术不很感兴趣。只有公共基金会,比如国家文化基金会和科隆、波恩储蓄银行等能够提供部分资金。”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德中文化交流理应跟进。在柏林、德累斯顿和慕尼黑博物馆计划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自己的大师精品展的同时,东亚博物馆却苦于经费短缺,难以计划更大规模的中国艺术品展。“我们具备展出中国艺术鼎盛时期的作品的经验、技术和愿望,缺少的只是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