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管道事务进展甚微
2006年3月23日法兰克福评论报写道:“迄今为止,莫斯科没有确定输油管线路的具体走向,以此挑起迫切需要进口能源的日本和中国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但莫斯科的拖延战术增加了北京的失望,在莫斯科对北京进行国事访问之前,北京就以不同寻常的非外交形式批评了莫斯科的做法。”
柏林日报认为:“普京想把本国丰富的原料继续作为施加压力的手段,争取中国购买俄罗斯的技术产品。虽然中国努力开发这些技术,但北京为了保证获得俄罗斯的油气供应,很可能不得不进口俄罗斯的技术产品。例如,今后15年内,中国计划建造27个核电站,俄罗斯已宣布,俄罗斯的企业将参与每一个项目的投标。”
商报的评论从俄罗斯战略利益的角度分析说:“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对俄罗斯既有吸引力,但也是风险。莫斯科无论如何不能使自己依赖于中国,因为在俄罗斯的侧面,这个经济和政治重量级的国家正在成长,并要在世界所有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俄罗斯要想保持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地位,手段有限,能源政策就是手段之一。普京采取让北京坐立不安的做法,也是出自强权政治的考虑。这位克里姆林宫先生的袖子里藏有一张分配亚洲财富和影响力的王牌。”
遇到具体问题,熊和熊猫都要较量一番
南德意志报写道:“中俄两国在石油问题上的麻烦表明,莫斯科与北京仍然难以消除以前的互不信任。双方都执行一项从地缘政治角度改善相互关系的政策。去年七月,中国党和国家元首胡锦涛与普京签署了共同声明,他们表示反对‘垄断世界政治’的做法,这段话显然针对美国,北京和莫斯科都很不舒坦地注视着美国的军事霸主地位。
但从历史来看,中俄两国作为伙伴困难重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亲热拥抱之后,中国与苏联决裂,1969年还发生了边界战争。苏联寿终正寝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惊恐万状,他们害怕苏联成为自己未来的前兆。作为警示,北京的党员都要观看有关苏联一党专政国家结束的教育录象。普京及其中国东道主可以歌唱两国‘卓越的关系’,但遇到具体问题,俄国熊和中国大熊猫总要伸出利爪较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