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审查和宣传对抗多元
2013年12月1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日前发表了名为"中国人要分享权力"(Chinesen wollen Macht teilen)的文章,援引一份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和北京大学的联合调查结果报道称:"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关系之间充满了互不信任。但只有少数两国民众视对方为敌。双方大部分精英人士都认为两国处于相互竞争关系。"
作者随后继续关注相关调查结果指出:"当74%的美国人希望自己的国家领导世界时,只有45%的中国人表现这种愿望。甚至有21%的中国社会精英人士表示,中国不应该充当领导世界的角色。75%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美两国分享权力能够促进让世界变得更加安全,但65%的美国受访者坚信只有美国的霸主地位才能确保世界和平。受访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更多将带来经济上的威胁,而中国人则惧怕美国的军事实力。中国人认为美国人傲慢、攻击性强、愿意使用武力,大多数中国受访者认为本国人勤劳、大度。"
"用审查和宣传对抗多元论"
《新苏黎世报》则关注中国近些年努力提高自身国际形象的努力,在国际版发表了题为"用审查和宣传对抗多元论"(Mit Zensur und Propaganda gegen den Pluralismus)的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害怕自身操纵舆论的做法被打破,因此加大力度,试图影响外界看待中国的态度。
作者在文章开头写道:"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大学的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国如何传播其文化、语言以及世界观的典型范例。与德国、法国或者英国的做法不同,这些孔子学院落户他国大学校园,并由各大学共同出资建设的方法,引起了不少争论。"
文章随后写道:"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军事实力越强大,就越会尝试对外输出自己的世界观。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而且,鉴于对中国认知的不足,这样的做法也弥补了一些漏洞。但就像这个人民共和国在内部无法容忍对政治和历史问题的多元化观点一样,他们同样也不能接受自由体制国家推出与中国官方看法不一致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由中国官方来定义的"客观"
作者随后关注了美国《纽约时报》以及"彭博社"记者因报道中共高官敛财内幕,无法获得工作签证的消息,指出:"中国外交部表示,谁能'客观'的报道中国,遵守法律,也就不用担心害怕……但什么是'客观',要由中国政府部门按照其制定的意识形态规则来判断。而这也会给学者带来影响。从西方的中国研究界总是能传来这样的消息:历史、政治、社会以及民族学家不敢碰在中国被视为'棘手'的话题。许多不愿意从事自我审查的人,已经感受到了自己捍卫学术自由的做法所带来的后果。他们的文章发表后,就无法再获得中国签证。对于许多以实地调查,研究档案资料为主的学者们来说,这是很严重的后果。"
作者随后再次提及中国当局拒绝向境外记者发放签证的做法,质疑了中国提出的"软实力"。指出:"对于优秀的新闻工作来说,也少不了在当地工作。就算这些境外媒体记者最后还是能够得到延签,但这之间的周折和刁难所催生的不安全感会对他们未来的选题思路加以影响。这样,中国的审查和宣传也会渗透到西方对中国的报道中去……看来,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加,用自由和多元化对抗压制和宣传将变得愈发困难。"
摘编:任琛
责编:乐然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