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锈的遗产:社会主义在非洲
拜罗伊特市正在举办一场名为《分崩离析》的展览,展示非洲大陆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时间跨度从十月革命到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直至全球化的今天。
旧枷锁 新前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非洲各国纷纷摆脱殖民枷锁获得独立时,也正是殖民强权深陷冷战泥潭自顾不暇的时候。意识形态之争也同样波及到了非洲大陆。图为当时的苏联宣传画《战斗的非洲 胜利的非洲》,莫斯科希望以此赢得非洲新国家的好感。
开始生锈的乌托邦
苏联和非洲各国的兄弟情谊虽然只持续了短短几十年,但这段历史留下的痕迹今天依然随处可见。 安哥拉摄影师亨达(Kiluanji Kia Henda)2006年在鲁安达北部发现了一艘以“卡尔·马克思”命名的废弃轮船,这是当年苏联捐赠给安哥拉的礼物,但运营几年之后即遭废弃。
非洲大陆上的代理人战争
南非摄影师Jo Ractliffe镜头下的这些壁画就是安哥拉社会主义历史的见证: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古巴领导人卡斯托罗以及安哥拉首位总统阿戈什蒂纽·内图(中)。安哥拉内战期间,古巴出兵援助,苏联提供武器。交战对手则获得来自南非和美国的军事援助。
反帝英雄
刚果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理帕特里斯·卢蒙巴 (Patrice Lumumba)也是社会主义的积极拥护者。独立不久的刚果陷入危机,卢蒙巴向苏联求援,他也因此遭到罢黜。稍后,卢蒙巴遇刺身亡。苏联为其发行邮票,以纪念这位非洲解放运动的偶像。
并不总受欢迎的客人
莫斯科曾接受大量精心挑选的非洲留学生,就读于比如莫斯科的“卢蒙巴大学”。对于这些非洲学生来说,同意识形态相比,苏联提供的优厚奖学金更具有吸引力。但是,非洲学生也经常遭遇种族主义,并曾因此举行了示威游行。五十年代末,非洲学生发起的一次示威游行也是苏联在斯大林死后首次发生的公开示威。
勃列日涅夫出访非洲
为了推行本国的意识形态,苏联向非洲各国提供了慷慨的援助。1957年勃列日涅夫对几内亚的访问被拍成了纪录片。2015年,纪录片制片人Alexander Markov将这一影像资料后期制作而成纪录片入选了当年的柏林电影节。
太空上的友谊
以影片方式进行宣传,操作简单,收效又非常显著。画面上三个孩子分别来自亚洲,非洲和欧洲,寓意是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同进步。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画面也许是一种鞭策:毕竟共同遨游宇宙是很多儿童的梦想。
为社会主义欢呼
作为非统组织总部所在地,埃塞俄比亚被视为通往非洲大陆的门户。该国军政府领导人门格斯图一直受到苏联的大力扶植。非统组织总部前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列宁雕像。埃斯俄比亚革命十周年之际,前东德领导人向该国赠送了一幅卡尔·马克思雕像。这座雕像至今仍矗立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校园内。
社会主义时代的遗产
直到今天,社会主义美学仍在非洲大行其道。上图所示的雕塑名为“非洲的新生”,是塞内加尔总统瓦德2010年下令修建的。由朝鲜负责设计和承建。这家朝鲜公司已经在包括亚的斯亚贝巴在内的20多个非洲城市内修筑过巨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