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如何改变了中国文化
2005年10月31日今年57岁的乌尔斯.绍特里(Urs Schoettli)自2002起任瑞士“新苏黎世报”驻中国记者。他在中国的城市中不仅看到了是翻天覆地的外在变化,则观察到了以加速度进行的现代化过程当中,中国人的观念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富裕和城市化带来了中国人价值观念的改变,尤其是在大城市,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家庭正在被动摇。
绍特里注意到,中国的城市都热衷于建高楼大厦,不但写字楼和酒店“欲与天公试比高”,住宅楼也二三十层不在话下。城市居民居住结构的改变也直接影响到了人际关系的改变: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使得中国的家庭变小,传统大院式住宅的消失和封闭的高楼住宅使得中国的城市家庭以不可逆转的方式趋向孤立的小单元化。
在中国,大概没什么人还留恋老式的、常常是三代同堂、拥挤混乱和缺乏个人空间的大杂院生活,特别是新兴的中产阶层更是野心勃勃地向前看而不是怀旧。但是,越来越个人化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对老年人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很多人退休以后生活就完全靠自己了。与此相应,中国的报刊早就在讨论老人家庭的“空巢”问题。中国的官方统计显示,城市中26%的老年人生活在同代家庭,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大城市中这种家庭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同样值得担忧的是,城市中每八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人是独自生活。
断了的香火
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养老社会问题。在传统的中国大家庭,照顾老人的责任是由家庭中的下一代来承担的。大家庭结构解体后,养老的功能被转移到了社会。按照中国官方的估算,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高达4亿。对于中产阶层新富们来说,购买人寿保险和有计划地储蓄是养老的主要手段,这也是中国的人寿保险市场的潜力很被看好的原因。
但是,老年人面临的不仅仅是个钱的问题,而还有孤独的问题。年轻人的生活流动性使得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家庭越来越多,很多家庭都是在节假日(主要是春节)才两代团聚。现在,中国的社会学者们已经在谈论与“空巢问题”相对应的“荒墓问题”。中国人把传宗接代又称为传接香火,为先人扫墓上香的祭祖活动传统上是由一家之中的长子来主持,一家没有了男性后代,就等于是断了香火。
绍特里把中国的墓地与西方的墓地进行了对比,认为与西方的墓地往往是有时间限制的“租用制”不同,中国的墓地一般都是不限时使用,真的可以说是死者长眠的地方。如果一个家庭断了男性后代,就意味着不再有后人扫墓,墓地就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冢。对于传统上的中国人来说,这该是多么凄凉的一幅景象。
攀升的离婚率和自我中心的一代
目前,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超过日本和韩国,而北京的离婚率又是全国最高。2004年,中国有160万夫妇离婚,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21%。
中国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今天的青年一代是自我中心的一代,一方面这是因为他们是独生子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与父辈相比有了更多选择。中国有社会学家认为,年轻一代自我中心化的一个标志便是人们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有很多人干脆就选择了不结婚。目前,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平均结婚年龄已经推迟到25岁。
在那些选择结婚的年轻人当中,又有很多人选择了不要孩子。“单身贵族”是一个时髦的词,它形象地说明了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生活取向——趁年轻有时间有经济有钱时多多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