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焚书日:历史的惊叹号

亚思明2008年5月10日

1933年5月10日,在戈培尔的精心策划和授意下,纳粹分子在柏林广场上演了一场野蛮文化浩劫,两万多本图书付诸于炬,其中包括马克思、海涅、弗洛伊德、卡夫卡、雷马克、布莱希特等无数思想巨匠的“非德意志”作品。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https://p.dw.com/p/Duhk
75年前的丑陋一幕图像来源: AP

柏林焚书仅仅是一个标志性的开始,纳粹德国的其它城市也纷纷复制了类似的可耻一幕。遭到封杀的作家和知识分子的厄运也接踵而至,他们有的流亡海外,如托马斯·曼;有的被捕入狱,如漫画大师卜劳恩;有的对未来失去希望而选择自杀,如茨威格;有的死于集中营,如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德国评论家奥希耶茨基。于是,5月10日被定为"焚书日",为历史画下一个警戒性的惊叹号。

然而,75年前的精神文明暗夜既非开创性的起点,也非确定性的终结。与熊熊烈火一同升起的"异端"学说的滚滚浓烟飘荡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领域上空。例如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四次"焚书"事件,其中包括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毁书71万卷的乾隆皇帝。《旧约》也曾见证塞琉古帝国的征服者将巴勒斯坦法典扔入火海的疯狂;欧洲国家自毁字纸的渊源上可追溯到公元前的罗马帝国时代,如凯撒大帝统治下的军队纵火焚毁埃及舰队,大火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代表着希腊文明的大量藏书和五十万份手稿化为灰烬。

Momentaufnahmen, Deutschland entdecken, Berlin, Bebelplatz
上演焚书闹剧的柏林倍倍尔广场图像来源: Maksim Nelioubin

在基督教成为"国教",取得世俗社会的控制权之后,打击异端的行径益发变得有恃无恐:1309年,巴黎禁毁了三大车犹太教典籍;1415年,捷克神学家胡司及其全部著作在康士坦丁被判火焚;西班牙于1490年焚毁了一座藏有六千卷书的藏书楼;105年之后,马丁·路德象征性地把教皇谕令投于烈焰之中;至1596年,意大利仅克雷莫纳就焚毁了一万二千册书。焚书在中世纪变得十分常见,异端分子也动辄被扔到柴木堆上,如哥白尼日心学说的追随者布鲁诺。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期,欧洲各国君主的书报检查也特别严格:奥地利曾一度下令关闭图书馆,俄国焚毁了一万九千种相关书籍;1817年,簇拥在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黑红黄三色旗帜下的德国学生社团公开销毁象征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拿破仑法典。

即便是在异己言论相对受到宽容对待的当今社会,焚书的火苗也未能得到彻底扑灭。例如2001年,德国斯瓦比亚地区的一伙年轻的基督徒点燃了一卷《哈里波特》;2006年,《安妮日记》被德国东部的普里茨人烧毁。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革命者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斗争到了最高潮的时候就是将对方的言论文字悉数消灭于有形与无形之中。

Plakat Bücherverbrennung Deutscher Kulturrat e.V,
纳粹文化部焚书公文图像来源: Deutscher Kulturrat e.V.

焚书并不是思想的唯一禁锢方式,却是较为常见的毁灭方式,因为火焰不仅富有革命激情,更有传统意识形态里的净化、消毒功用。中世纪以来,人们普遍相信上帝会安抚葬身火海的邪恶灵魂,点燃一团烈火同时也是一种庆功邀赏的情感宣泄。

自从19世纪法制建国以来,由上而下的政策性的焚书运动已经偃旗息鼓,但民间自发组织的销毁敌意言论的放火行为依然此起彼伏。1922年,柏林年轻人还曾大肆焚烧"肮脏、罪恶"的文学书籍,一名纳粹部长还在国会大厦为之公然叫好。

虽然焚书并非纳粹的专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将轻易饶恕他们犯下的历史罪行。一位名为Theodor Verweyen的德国学者在其著作中指出,单单在柏林就有"500吨的书籍杂志"灰飞烟灭。而其他城市被毁书籍的数量、广度和种类更是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