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需要改革吗?
2004年9月3日目前德国正在实行新正字法,这时有人就想到了同样难学的中文。柏林一家报纸刊载的文章写道:“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的小孩子都很辛苦,为了掌握日常所需的4000多个汉字,他们需要死记硬背好几年。”对西方人来说,汉字是一种非常复杂,难于掌握而且很不方便的文字。他们觉得奇怪:中国为什么不实行文字改革,为什么不引入拉丁文呢?
但是,文字不是说改就改的。德国的新正字法改革已经遇到了不少困难。许多人对于突然改变多年的书写习惯感到不适应。很多学校里的老师也弄不清楚,到底怎样拼写才正确?有人说,德国新正字法带来的结果就是:人们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其实中国几十年前也曾进行过一次重要的文字改革。这一改革从1956年到1964年分两个阶段进行,以前汉字中的很多笔划被省略或精简。比如繁体的“马”字有10划,而简体的“马”字只剩下了3划。不过,在中国大陆以外的汉语地区,只有新加坡使用了简体字,而台湾,香港和澳门仍在沿用过去的繁体字。有人说,简体字更容易掌握。也有人说繁体字看起来更漂亮,更和谐。但不管怎么争,怎么改,汉字始终还是图形化的表意文字。“汉字拉丁化”的主张从来没有得以真正实施。
中文是目前世界上还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也许正因为它是象形文字而不是拼音文字,所以才能够流传这么长时间。中国有很多种方言,各个方言在发音上往往差别很大。如果一个上海人在说家乡话,他旁边的北京人或广东人可能一句也听不懂。而其他省的中国人听福建方言就跟听外语没什么两样。是统一的图形化汉字使中国人可以毫无障碍的相互沟通。
虽然现在中国的学校里都要求用普通话授课,广播电视也要求用普通话播音,方言的使用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但汉字还是不能轻易用拼音文字来代替。原因很简单,中文里面有很多同音字,同样的发音可以代表完全不同的意思。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生常用汉语字典里》,有58个字都发“yi”这个音。如果不看汉字只看“yi”这两个字母的话,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在电脑刚出现的时候也有人担心汉字要退出历史台了。但是不久,智能汉字输入法的出现使这种担心变得多余。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英语的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英文或字母缩写直接出现在中文报纸或文章中。“IBM”,“mp3”,“Linux”的中文名字是什么?这个问题大概很少有人能够回答了。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