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美国霸占全球网络

2013年7月8日

美国人为何要收集海量数据?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能做到。互联网被美国企业牢牢掌控:欧洲人只能仰人鼻息。本台互联网专家Jörg Brunsmann对此进行了一番分析。

https://p.dw.com/p/193tB
EU Netzwerkkabel Stecker gezogen Symbolbild DW4_0146. Foto DW/Per Henriksen 04.07.2013
EU Netzwerkkabel Stecker gezogen图像来源: DW/P. Henriksen

(德国之声中文网)这真像是历史的嘲弄:如果没有欧洲的研究资金,美国人今天可能根本无法从互联网(Internet)中截取如此海量的信息。目前网络中使用率最高的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而其基本架构是上世纪80年代在位于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开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是欧洲各国共同出资建立的一所科研机构。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当然比万维网要早得多,但当时的互联网仅仅是供科研人员和专家们使用的一个网络。直到90年代,公众对于该网络的存在还几乎一无所知。直到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领导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改变了这一局面:正是万维网点燃了互联网作为现代大众传媒的"第一把火"。

DW Hintergrund Deutschland Jörg Brunsmann
DW互联网专家:Jörg Brunsmann图像来源: DW/Christel Becker-Rau

欧洲-善于发明创造,拙于市场开发

欧洲人的问题在于:尽管他们搞定了网络技术的基础,但网络的进一步研发,尤其是商业化使用却被美国企业牢牢握在手中。看看互联网企业的"五巨头"就能很清楚这一点。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网页分别是Facebook、Google、Youtube、Yahoo和Amazon。直到第六位才出现了第一家总部不在美国的企业,中国的"百度"。此外,美国网络服务供应商并非仅仅因为占据了庞大的美国国内市场才变得如此强大。在美国之外,人们也很喜欢使用这些网络服务。不管是在挪威、克罗地亚还是葡萄牙:在这些国家,以及许多其他欧洲国家里,美国的Facebook都是最受欢迎的网页。

对于美国政府和情报机构而言,这实在是一个再也理想不过的局面。再加上"爱国者法案"使得让实施窃听行动实际上简便了许多。这部在2001年10月份"9·11事件"发生后不久通过的法案规定,可以在没有经过法官允许的情况下查阅数据。此外,该法对于美国企业的海外业务同样有效。这也就意味着:就算Facebook、Google等公司将数据储存在美国境外,美国情报机关同样可以得到。

Symbolbild Facebook USA Börsengang
Facebook的全球业务都要受到美国法律的管制图像来源: Reuters

美国"窃密"省时省力

这使得美国情报机构窃取数据的机会超过世界任何其他国家的同行,这也让安全机构的工作变得轻松了许多。正因为可以简单快速地获取美国企业储存的数据,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及类似机构才可能省下大把力气。这些数据都经过整理存在美国企业的服务器上。而像英国情报机构那样在光缆上搭线"偷听",只会得到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数据,必须经过整理,并且可能还要解密。储存了世界范围数据的美国大企业的服务器才是互联网里最令人感兴趣的一部分。

操作系统有"后门"?

只要有一点点想象力,就可以更为清晰地设想出这一场景。因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很有可能拥有更为广泛的数量来源。美国企业不仅在互联网方面异常成功,而且大部分网络基础设施的背后也闪现着他们的身影,而正是有了这些基础设施,进入互联网才成为可能。美国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的视窗系统(Windows)毫无疑问是世界范围内最为普及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很久以来就流传着这样一种怀疑,微软可能在其软件中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安装了"后门"。迄今没有证据证明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但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后门",美国情报机构就能直接进入全世界数千万台电脑。在其他领域,比如网络传播技术或者智能手机等,也是Apple、Google和Cisco等美国企业说了算。

Linux作为欧洲的替代方案?

在全欧洲可能都找不出一家企业或者机构,可以让自己的电脑或内部电脑网络完全不使用美国企业产品。迄今为止,这也从来不是问题。因为美国被视为盟友和可靠的伙伴。在窃听丑闻发生之后,这一条已经不再完全适用。问题是:欧洲企业和机构还能有什么替代方案呢?在操作系统方面其实只有一个选项:Linux。该系统的特点在于,其程序代码是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查看、测试和改写。就算有人为情报机构编写了一个"后门程序"放在Linux里,也很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发现了。此外,Linux也可能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显示欧洲人在互联网和电脑方面始终与美国人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Linux的研发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起步,创始人便是一个欧洲人:来自芬兰的托沃兹(Linus Torvalds)。

Der Erfinder des freien Betriebssystem Linus Thorvalds Thorwald vor der Linux Oberfläche KDE die in der deutschen SUSE Distribution enthalten ist
公开透明:Linux系统创始人托沃兹图像来源: AP

作者:Jörg Brunsmann  编译:石涛

责编: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