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本届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仍可圈可点

亭子2009年2月19日

在上周落幕的第59届柏林电影节上,虽然粉墨登场的 《梅兰芳》最终一无所获,但是纵观本节电影节上华语电影的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德国之声特约记者亭子从柏林发来了以下综合报道。

https://p.dw.com/p/Gwvt
舒琪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图像来源: AP

柏林算是华语电影的福地,当今华语影坛的知名导演几乎都曾在柏林电影节上有所斩获,并从此开始被欧洲观众了解。作为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年纪虽轻,但一直以其特立独行的评审标准出名,并发现了不少如今在世界电影史占有重要地位的导演。所以,能在柏林电影节上吸引品位苛刻的欧洲观众的注意,对年轻导演来说,无疑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肯定。

柏林电影节主要由八个单元组成,旨在从多方面和角度展示不同类型的电影。除了众所周知的竞赛单元,重点放在实验电影的论坛单元和鼓励独立影片的全景单元也是柏林电影节的重头戏,早年李安的代表作《推手》就曾入选全景单元。本届电影节上,李安兄弟"推手计划"支持的台湾影片《阳阳》也入选全景单元,该片讲述的是一位叫阳阳的混血女生寻找爱和自我的故事。来自东北的导演邹鹏携作品《东北,东北》在全景单元展示了自己家乡东北,现场观众们被中国北部城市特有的风貌所吸引。台湾与德国合作参展影片《暧昧》则以同性恋为题材,讲述了三位女主角间跨越时空的异国恋情。

同性恋也是香港导演洪荣杰关注的题材,在入选论坛单元的影片《无声风铃》中,导演以两位男主角之间的异国恋情为线索,与观众探讨东西方文化对爱情、死亡和归属感的不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中的配乐,为影片增色不少。《马大夫的诊所》是独立电影人丛峰的第二部纪录片。导演提到,在中国首映时,只有三个观众,其中两个还是自己的熟人,但此片得到了柏林观众的肯定。电影对白主要使用甘肃方言,长达三个半小时,以马大夫诊所为场景,导演用镜头忠实地纪录着来看病的村民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苦闷,这无疑是中国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关注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族群的发展是今年新生代单元的主题。电影《滚拉拉的枪》通过讲述苗族男孩滚拉拉为了在成人礼上得到父亲送的枪而寻找父亲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苗族的文化和传统。导演宁敬武希望通过本片讨论少数民族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地保护本民族的传统。以两位高中女生在青涩岁月中经历的友谊和爱情为主线的台湾影片《渺渺》也入选新生代单元,主办方还临时决定加演。

除了《梅兰芳》和《白银帝国》两部商业化的大制作外,其他参展华语影片几乎都是小成本制作的典范。这些作品大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透过摄像机,观众看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成长。无论是《马大夫的诊所》还是 《滚拉拉的枪》,导演都把镜头给了那些被忽略的弱势群体,并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唤起人们对这些群体的关注。

关注人性,关注生活细节,关注社会现实,把目光投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柏林电影节的真正精神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年华语电影的整体表现,是符合柏林电影节精神的。华语影坛的新一代导演更关注日常社会,从身边的故事说起,娓娓道来,却让人印象深刻,让人们有理由对华语电影的发展充满乐观,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再一次证明了大规模的资金并不是好作品的保证,只有真正关注生活的作品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