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中国施打疫苗的速度为什么赶不上以色列?

洪沙 (摘编)
2021年2月25日

《新苏黎世报》关注中国施打新冠疫苗的话题,文章分析认为,中国实现群体免疫所需的时间越长,北京方面重新打开边境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世界报》的文章描述中国很多年轻的“打工人”意识到做“人上人”的机会近乎于无,他们开始退出永无休止的竞争。

https://p.dw.com/p/3pvYd
China | Impfstoff gegen das Coronavirus
图像来源: Tan Kaixing/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以“中国实现群体免疫的长征之路”为题发表文章关注新冠疫苗在中国国内的施打情况。文章描述称,北京政府启动了一项施打新冠疫苗的计划,计划在尽可能短时间内为14多亿人口接种新冠疫苗。目前中国国内日接种能力约为20万人次,但这一规模还会继续扩大。截止到今年2月9日,中国国内已经接种了4050万剂疫苗,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但是如果平均到每100名居民中的接种比例,中国仅以2.8%的比例甚至落后于瑞士(7.1%)和德国(6.1%)。目前以色列是全世界新冠疫苗接种速度和比例最快最高的国家。截至2月21日,以色列国内平均每百人的接种剂量为85剂。

文章写道:“(在疫苗接种的问题上)。中国实施的策略是现在重点人群实现群体免疫,而不是大面积地全民接种。其它国家则是优先给老年人施打以降低死亡率。不过这种方法在中国不太可能发挥作用,因为由于感染率低,对老年人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经济学人智库分析认为,如果按照中国目前施打疫苗的速度,要等到明年才会有60%的中国人完成接种。不过去年年底北京官方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要让70%以上的国人完成两剂疫苗的接种并以此实现群体免疫。”

文章指出,“中国疫苗施打速度略有迟缓原因很多。国药和科兴生产灭活疫苗都需要时间。中国可能今年将具备年产量达到10亿剂的生产能力。但是一部分疫苗将送往海外,因为中国领导层想利用疫苗作为软实力在全世界推广中国的制度”。

除此之外,“今年1月公布的一项针对上海1800万居民所作的调查显示,差不多每两个人当中就有一人表示不想接种疫苗。因为在中国总是能听到,人们不但不相信外国的疫苗,也不相信本国的疫苗,因为大家担心疫苗会出现副作用。另外中国国内的感染数极低,很多人也认为没必要接种疫苗”。

文章写道:“如果实现群体免疫的路途遥远,自然也会带来其相应后果。中国现在采取的方法是为了保护国内居民,几乎不让外国人入境。这一方法到目前为止十分奏效。按照中疾控公布的数据,目前在中国国内发现的感染英国变种病毒B.1.1.7的病例为37例,感染南非变种病毒501.Y.V2的病例为9例。另外中国国内尚未发现巴西变种病毒P.1。官方公布的本土感染病例数一直保持低位。”

这种结果就势必导致中国官方更进一步加强封锁边境的做法。只要边境不打开,中国国内也就缺少动力为国人施打疫苗。文章最后指出:“这也就意味着,实现群体免疫的时间越长,北京方面重新打开边境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

永无休止的竞争

德国《世界报》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年轻人受够了打工人的苦日子”(Junge Chinesen haben die ständige Schufterei satt)的文章关注到,中国很多年轻人不再为了获得社会地位的上升而辛苦参与永无休止的竞争(老鼠赛跑),因为当“人上人”本来也几乎不可能。

这篇文章先回顾了两年前中国互联网上对于企业“996到ICU”高强度加班现象讨论,然后分析指出,“中国涡轮式的资本主义崛起不仅为千百万人铺就了通往中产阶层和富足生活的道路,同时也导致社会发生极速变化。这种变化的深渊之一就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加班和辛苦工作已经变成每天的日常”,

“日复一日的生存斗争也带来了巨大影响。 年轻人感到精疲力尽,容易变得麻木不仁、无精打采。中文网络用语中也因此出现了一个反映这一现象的新词汇——‘丧’。这个词表述了那些厌倦了生活的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文章写道:“如果语言是社会变革的地震仪,那么现在有一个词可以更简洁地描述当代中国社会的深渊。在一场人尽皆输永无休止的竞赛中,人们普遍感觉陷入困境。这也就是催生了一个新的流行词汇:‘内卷’。”

日复一日的生存斗争也带来了巨大影响。 年轻人感到精疲力尽,容易变得麻木不仁、无精打采。
日复一日的生存斗争也带来了巨大影响。 年轻人感到精疲力尽,容易变得麻木不仁、无精打采。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S. Zhentao
中国现在采取的方法是为了保护国内居民,几乎不让外国人入境。
中国现在采取的方法是为了保护国内居民,几乎不让外国人入境。图像来源: Cheng Min/Photoshot/picture alliance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