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37对22,中国再下一局
2019年7月1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瑞士出版的《新苏黎世报》注意到,一周前,包括德国和瑞士在内的22个西方国家驻联合国大使联名致信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批评新疆再教育营,要求中国停止大规模拘禁维吾尔人。两天后,该理事会又收到一封37国大使的联署信,一致赞扬中国在人权领域的"显著成就"。报道提问,"这种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里不同寻常的信件传递有什么含义?"
"给理事会主席写这样的信有些不同寻常,尤其是信出自一群国家之手。'这是一种处理谁来领头这一敏感问题的颇有创意的做法',人权组织国际人权服务社(ISHR)在日内瓦负责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事务的伊奈钦(Michael Ineichen)说。他说,在人权理事会发表声明,需要有一个国家正式提交并在会议上宣读,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愿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挑这个头,因为他们担心会受到北京的惩罚。
作为回应的第二封信让北京得了一分:22对37是一个一目了然的结果。《环球时报》津津有味地详细评述了这个话题。'中国在新疆采取的措施,对反恐与去极端化形成颇具价值的探索努力,且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这家被视为中共喉舌的报纸写道。
这次信件交锋体现了中国和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隔阂在加深。后者对战后至今的人权体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很明显,中国这一方现在是多数。一方面,那些对本国人权问题也并不上心的国家站到了北京一边;另一些国家政府这样作,是因为它们在经济上对中国有依赖,或希望从中国得到好处。"
签署了第二封信的国家大部分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其中包括朝鲜、沙特、俄罗斯、古巴、缅甸等人们熟悉的"友邦",这些国家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文章的结论是:"从目前的力量对比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要通过一份批评中国的决议,几乎是不可能的。"
新丝路上的号角
《法兰克福汇报》以 "新丝路上的军事合作"为题,例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安全合作。文章指出,中国迄今一致强调,一带一路是纯粹的经济项目,"但现在中国又加进了军事合作,而且就在美国的家门口"。
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在第四届中国与加勒比和南太平洋国家高级防务论坛上表示,中国愿意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在反恐、维和、救灾领域与有关国家开展军事合作。
"中国多年来致力于扩展军事在全球的军事存在。反恐和维和是其中北京强调的主要方面。不过迄今反恐行动的焦点是与中国西部边陲相邻的中亚。"
"中国现在对加勒比海和南太平洋国家提出反恐协作的建议,使得北京在'一带一路'的经贸框架以外开展军事活动变得更容易。对'维和'的合作建议也是如此。"
作者认为,中国寻求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体现了中国军事政策的一个新品质。中国表明自己有意在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的家门口开展军事活动。"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