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 美中争斗 欧洲靠边站?
2021年10月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柏林出版的《世界报》以"遗留下来的中国问题"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尽管中国越来越专制,默克尔总理却依然坚持其中国政策,让德中经贸关系不断密切。作者认为,新一届德国政府必须要处理好德国经济过度依赖中国的问题。
"诚然,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没有任何一家德国大企业愿意放弃中国业务。但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尤其是德国车企对中国的依赖,已经成为了德国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德国因而变得容易被胁迫。而北京则丝毫不顾忌将市场准入作为施压手段,这点在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贸易冲突中就有所体现:近年来,澳大利亚面临越来越多的市场壁垒,其原因很显然是澳大利亚政府经常抨击中国人权状况。"
"默克尔的对华政策没能将地缘政治、安全战略融入其中。默克尔只是在台面下批评北京,这导致德国错过了就一个重要问题开展公开辩论的机会: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在面对一个民族主义、专制、反自由的、同时却在经济上不可或缺的国家时,究竟应当如何处理好价值观和利益的关系?"
"新一届德国政府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柏林当然需要维护良好的经贸关系,但是也不能把德国架上刀山火海。新一届德国政府的任务还包括:承担起更大的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迄今为止,柏林的宗旨都是:让美国人去搞地缘战略(同时又抱怨华盛顿的'美国优先'),我们自己则躲在美国人背后舒舒服服地做生意。新一届德国政府必须明白一点:德国不可以在毫无贡献的情况下单方面受益于这种地缘战略。"
"我们不必处处紧随美国,不应当像美国那样只把中国当作对手。但是,若想和美国寻找共同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地缘战略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在太平洋地区进行令人信服的行动,又比如加大对台湾的支持。"
文章最后指出,随着2022年中共二十大的临近,中国正一步步走进个人崇拜、专制集权、反对自由的寒冬,因此德国必须为中美冲突升级、台海爆发战争、恒大等中国巨头企业突然破产等最坏情况做好准备。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为什么欧洲在印太地区无法扮演重要战略角色"为题,刊发了由维也纳大学东亚学院院长Alfred Gerstl撰写的客席评论。作者认为,欧洲缺乏的不仅仅是军事实力,也缺乏相应的战略决心。
"为了维护国际法的航行自由原则,美国经常不惜惹怒北京开展'自由航行'行动,英国、澳大利亚也不时参与其中。在英国退欧后,法国就是仅有的派遣海军舰艇参与此项行动的欧盟成员国。而德国则只是象征性地派了一艘护卫舰。南中国海对于国际贸易、区域安全都有着重大意义,欧洲人却不能在那里更为清晰地亮明立场,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软弱信号。"
"缺乏足够军事实力的欧盟,会被认为具有亲和力,但是却不会被认为具备执行力。在发生冲突时,欧盟不会被当作可靠的帮手。澳大利亚取消法国潜艇订单、转买美国核潜艇就再清楚不过地显示出了这一点。澳大利亚宁愿损害与法国的关系也要这么做。"
"欧盟不仅仅缺乏在印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的军事实力,也缺乏足够的雄心。不过,欧洲将自己的印太角色局限在经济方面,也很可能是出于对自身能力不足的现实洞察。不论欧盟印太战略缺乏远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在美中争夺印太的较量中,欧洲似乎都只能继续当配角。"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