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学者电脑定位唐太宗陵寝

2006年8月29日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49年驾崩后安葬在西安城郊九峻山的昭陵,但其确切的墓穴位置一直是一个千古之谜。诗人杜甫曾经在一首题为《重经昭陵》的诗中写道:“灵寝盘空曲,熊黑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https://p.dw.com/p/918Q
西安一带出土文物图像来源: kah

日前,德国达姆施达特工业大学建筑信息学教授科布(Manfred Koob)宣布,他手下的课题小组已经初步确定了昭陵地宫太宗墓穴的入口,为查找太宗陵寝带来了突破性进展。

德国专家的这一重大发现纯属偶然。今年四月份,陕西省220件出土文物来德国波恩参加在国家艺术馆举办的中德科技保护文物合作成果展,为此,科布课题组在三年前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使命,即通过电脑模拟技术复原西安市外围一群古墓群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秦始皇陵和昭陵。

不同于秦始皇陵,昭陵依九峻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记载,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曾留下遗嘱,“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山岳的雄伟地势和防止盗掘。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阎立德、阎立本两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座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陵墓的外面又建造了华丽的宫殿。根据宋敏求《长安志图》记载:“以九峻山山峰下的寝宫为中心点,四周回绕墙垣,四隅建立楼阁,北为玄武门,南为朱雀门,周围12里”。

在中国同事的配合下,科布课题组花费了近三年时间,输入大量地图资料、相关数据及考古发现。随着信息的日益积累,屏幕上的昭陵地貌和建筑结构也渐渐成形。建筑师们发现,若将昭陵外墙的南朱雀门和北玄武门用直线连接,该线和九峻山主峰轴线恰好正交,而几年前发掘到的埋葬公主的山洞墓穴,正处于该交点上方,距山顶垂直距离五十米。

科布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万人之上的天子不会选择死后安身在女子之下,于是把找寻墓穴的范围缩小到主峰正下方五十米的范围内。中国古书中关于盗墓人的记载又给课题组提供了额外线索:山中有230米长的地下通道直通墓穴,而从昭陵南殿有栈道直通墓穴入口。在用电脑还原了这两个细节后,专家们大致推测出墓穴的入口,经过当地工作人员的考证,在推测的入口一带果然发现了打过木桩后留下的地洞。是否这里真是太宗寝陵入口,要等到破土挖掘后才能完全确认。

达姆施达特工大开发的这一套藉助电脑复原古建筑建模的方法,已在考古界引起极大兴趣,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打算在近期内展出这一技术。课题组计划十月份亲赴西安,帮助探测那一带的其它地下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