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专家谈中国经济走向

2012年3月8日

中国经济未来着眼于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经济学教授陶伯认为,未来德国企业把生产转移到中国,才有机会。

https://p.dw.com/p/14GTy
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经济学教授陶伯
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经济学教授陶伯图像来源: Markus Taube

问: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短短的数年时间跃升为第二大经济体,而如今,经济增长率的目标有所下调,不再是8%,而是7.5%。这说明什么呢?

陶伯(Markus Taube):这说明国民经济在全力向前。经济增长率的下调早在去年、前年底就已宣布。新的"五年计划"中,年增长率的目标仅为7%。2011年的实际增长率为9.2%,已经明显超过目标。如今7.5%的目标仍旧高于预定计划。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增长的数字,而是质量,包括经济结构和技术含量。

问:能否请您具体解释一下?

陶伯:中国希望摆脱旧有的体系,即高度依赖外国商业模式、外国专利和创新。中国希望能掌握自主权。因此,企业受到鼓励发展自己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外拥有自己的专利,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市场。


问: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将在本国国内有更大投资?

Maschinenbauunternehmen Kirow Ardelt AG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陶伯:对,但同时也在国际上有更多投资,以促使本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在全球寡头垄断中占据一席之地。

问:中国也将继续重视出口,如今中国已经取代德国成为出口世界冠军。鉴于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乏力,中国能否保持这一地位?

陶伯:事实上中国希望控制出口,目标是,建立新的模式。过去,中国的出口主要是组装产品,而不是深加工。今后,中国希望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希望不再只生产小部件,而是自主生产完整的产品或产品的主要部分。

问:温家宝总理宣布将扩大内需。这如何实现呢?可以简单地通过政策来决定吗?

陶伯: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恰恰最近10年,中国大部分人口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逐渐可以有较大的消费。小的福利的确大大提高了消费能力。过去20年,尤其是农村人口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如今随着社保体系的引入,以往用于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目的的款项,可以被用于消费。

Symbolbild Deutsche Automarken Audi Mercedes Benz BMW USA China
图像来源: DW

问:中国人消费更多,是否也对国际企业、包括德国企业有利?比如奥迪,最新的消息传出,奥迪每月生产6万辆汽车。能卖得出去吗?

陶伯:一定,一定。德国汽车品牌在中国非常、非常成功,也会有光明的未来。不过,从中国目前对汽车行业的政策来看,显然以新能源--混合动力、电力和小排量汽车为主要扶持对象。奥迪和宝马不再属于中国政府的政策焦点。

问:中国经济未来更加重视本国国内的发展,那么德国产品是否还有机会呢?

陶伯:我认为,如果德国在中国生产产品,那么会有机会。我们过去看到,德国机械制造业非常、非常成功。中国的经济奇迹在许多领域建立在使用德国机械的基础上。这是积极的现象。我认为,这一基本趋势不受影响。但如果是消费品,那么除非把生产转移到中国,而且是华中地区,否则我们将难以立足。


问:2012年,中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换届,今后的中国会更偏向于"毛"还是更偏向于"市场"?

NO FLASH 90 Jahre Kommunistische Partei China
图像来源: ap

陶伯:这是中国目前很大的一场方向之争。共识是,中国整体的社会与经济模式必须改进,变得更为"绿色",也就是说更加注重可持续,以及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平衡。过去30年,中国的收入差距极为巨大,必须有所修正,这毫无疑问。此外,我们目前在中国还看到新毛派分子的一系列把戏,这场权力斗争的背后与经济模式其实无甚关系。我认为,在经济模式这一层面上,其实中国有非常实际和理性的设想。

采访记者:Nana Brink (德意志广播电台) 编译:苗子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