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学术和文化的交流——德国教授中国任教

雨涵2007年8月4日

冯黛绿(Babara von der Lühe)是柏林工业大学教授,去年获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正式任命,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大学获得教授头衔的德国人。她的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包括19、20世纪德国文化、文学、传媒等。德国之声记者新近采访了她

https://p.dw.com/p/BPXE
冯黛绿教授近照图像来源: privat

几年来,她多次在浙江大学和其他中国大学授课,认为在德语专业领域内教授媒体学专业在中国虽然是新生事物,却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兴趣。后来浙江大学就产生了任命她为教授的想法。她说:“他们告诉我,目前还没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大学获得教授职位,常见的情况是大学之间互派客座教授,但不是正式任命。”

除了文化学、媒体学方面正常的授课之外,冯黛绿教授本学期还和她的学生共同制作了两个电视脱口秀节目,已经在浙大校园电视台里播放。她说:“这是个前所未有的项目,我们是研究脱口秀的理论入手,还有采访技巧,在节目中提问的不同方式等等。然后我们开发出了自己的脱口秀节目。这可以称为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新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另一个项目是关于尼伯龙根指环传说的,作为德语文化圈最重要的传说故事之一,她在中国的知名度还很有限。今年9月,我们将在互联网上建立专门的网页来从文化史和媒体史角度来介绍这个传说。这些都是全新的尝试,我想今后我们还会开发出更多的项目。”

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冯黛绿教授就对“中国在德国人心中的形象”和“德国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进行过研究,通过和浙江大学的合作,她可以进一步深化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和探讨。

谈到中国和德国大学生之间的区别,冯黛绿教授认为中国学生非常好学,很愿意和教授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样可以更好的探讨专业上的问题,他们也希望和老师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中国学生可能没有德国学生那么喜欢讨论,但是从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同济大学和那里的德语专业学生接触的经验来看,学外语专业的学生更了解外国人的交流方式,更善于讨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她觉得两国大学生是越来越接近了。

冯黛绿教授认为,在辅导中国学生时,首先要注意语言上与他们的沟通;在涉及德国文化背景时,要注意对他们不太了解的细节问题进行解释。她说:“我当然不能用德国的方式工作,只在规定的辅导实践回答学生的问题,这里和学生的接触更多,我能感觉到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感到很欣慰。”

冯黛绿教授认为,德国大学常用的分组学习讨论方式很值得向中国大学推荐,不管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都应该得到更多的应用。通过在中国工作,她也积累了很多关于中国文化的资料,取得了不少意料之外的收获。

谈到近期的计划,她开心地说:“我9月8日就又到中国了!届时我们浙大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将组织召开一次关于德语作为外语(DaF)的国际性研讨大会,我也是大会专题报告人之一。然后我就开始自己在秋季学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