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在中国写博客是一门艺术

2011年9月13日

《新苏黎世报》认为,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博客行为,也是许多人正在做的:将图片和文字放到网上,直接面对观众,探讨社会,追求真理,这本身也是一种艺术……

https://p.dw.com/p/12Xl9
图像来源: DW/Cinnamon Nippard

该报9月12日的文章在开头提出问题:"中国的博客如何运行?社交网络与艺术有何关系?"

文章说:"当Twitter和Facebook出现伊始,中国也在使用。其传播速度与日俱增,也和官方媒体不太受信任有关。这些社交网络在中国迅速占有一席之地,介乎于西方人所使用的社交网站和维基解密之间。这也有技术上的原因,限制在140个字的微博,也就是说用140个汉字可以容纳的信息远比任何西方文字都更多。此外,这种规格恰恰被中国知识分子积极使用。

"自从2009年起,博客主们与政府间的问题日益增加,2010年Twitter和Facebook被停止,艾未未的博客也被封,他2005年和2006年写的博客在网上已经荡然无存。同时Facebook, Twitter和 Youtube也受到阻碍,就是说'被'不稳定而且极其缓慢。只有通过中国境外的服务器和特殊技术如VPN,才能使用Facebook。所以,今天中国深受喜爱的主要是微博。"

China Blogger Han Han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

该报接着写道,"在中国,社交网是人们对于所发生的事情以及对这些事件的反应获取信息的地方。特别是涉及批评性题目时,较之传统媒体,人们会给予社交网更多的信任。比如,年轻作家韩寒不久前就以其博客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使其出名的不是狭义的文学创作,而是他的博客,他在博客中主要揭示不公正。韩寒以其博客实现了从个人过渡到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他自己强调说,作家总是必须探讨其政治制度,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对于所发生的事情予以批评性反映,在中国被视作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旧'的知识分子依赖于'旧'的媒体,从而常常局限于一个感兴趣者的特殊圈子。可是,知识分子或艺术家直接与观众建立联系的可能性现在已经具备。"

"试图发现真理"

文章认为,"实际上将博客作为艺术手段也总是与试图'发现真理'有关,寻找真理的过程能促进艺术的地位。比如在韩寒一例上,也关系到决定今天的知识分子在哪里相会、交流、面对观众并且承担社会责任。所以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有多少与当前题材打交道的艺术家还采用传统的媒体和表现形式。目前对新媒体的直接探讨和分析,仅仅是在艺术体系的一个特殊部分进行。非常明显的是,无论政界、新闻界还是艺术界,都依然偏爱'旧'的(大众)传媒。"

作者指出,"艾未未业已自由,受到很多限制,他不能离开北京,博客被封,媒体现在几乎不再报道他,目前他不能像以往那样向广大公众发表言论,可是他的展览还在。其实他在艺术上所做的常常正是我们许多人所做的:他将信息放到互联网上,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对等通信,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这里没有解释者,没有沟通障碍,没有空间间隔,一切都是1对1,充其量有着许多评论和反响而已。"

 

 

摘译:林泉

责编:叶宣

以上内容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