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政治开放之间的距离扩大了”
2013年11月2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曾一度因“语焉不详”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而失望的中外不少专家们在全会“决定”文本发表后,陡然振奋,赞扬之声迭起。一些国际投资银行称改革计划不失为一种“革命”,是人民中国历史上迄今最具雄心、最全面的改革大纲。《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驻北京记者的一篇评论警告说,现在唱赞歌为时过早,因为,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同政治开放之间的距离不仅未缩小,而且还有所增加:
“这个现代化纲领令人印象深刻。中、外改革家们多年来要求的所有改革几乎都提到了,有些地方还令人吃惊地相当精细。就此而言,此次全会完全可以同1978和1993年的全会相比较。那两次全会被视为中国经济奇迹的诞生时辰。若将这三次会议的决定作一比较,上周公布的决议文本就其范围和细节来说,还超越了它的那两个广受赞誉的前辈。……
“然而,在改革热情的背后,更多的不是对自由和市场经济的承诺,而是党的明哲保身的冲动。它知道,在这个数量庞大的民众面前,只有在使财富增加和更公平分配的前提下,自己才有合法性。但是,中国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它建立在大量投资的基础上,以环境为代价,以愿意创新的私人企业家为代价,以亿万低薪民工为代价,以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为代价。改变这一状况所需要的不仅是正确的方案,而且要同党内、省里、国有银行和企业内的利益集团相抗衡,迄今的体制使它们富有、令它们强大。
“对改革的承诺上届政府并不缺少,只不过,阻力导致了承诺的难以兑现。现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因此强调更多的中央集权和自主权。计划中的两个新委员会便是其具体体现。……假手所称的国安委,习未来将同时控制军方、警察和情报机构。自更多地是在(国家)机器之外非正式掌权的邓小平以降,还从未有过一个中国领导人集中掌握过这么多的权力。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核国家,对实现更多民主和多元化,这是一种倒退。”
文章以法治问题为例指出,中国的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尚在未定之数:
“以为经济自由化必将伴随政治自由化,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愿望。……只要法律程序的所有参与者(辩护人也包括在内)都还要对党作宣誓,那么,中国就不会是法治国家,不会有独立的立法机构,不会有自由的法院,不会有公正的和公开的审判。只要是一个唯一的和不经选举的政治阶层掌控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部领域,中国就不会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三中全会进一步巩固而不是松动了这一对权力的独占要求。”
樊振东给德国球员出难题
本月17日,16岁中国乒乓小将樊振东击败世界排名第5名德国乒乓名将奥恰洛夫(Dimitrij Ovtcharov),赢得德国2013年公开赛男单冠军,引起人们广泛兴趣。《每日镜报》指出,樊振东的出现让多年来蝉联欧洲冠军而信心满满的德国男子乒乓球界大惊之余痛感到,同中国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又拉大不少:
“樊振东打的是未来之球。没人的反手能像他那样抽鞭子一样把球击到桌上。即使是欧洲目前最强大的奥恰洛夫也只能望球兴叹。他说,‘他(樊振东)的球速之快令人难以置信’,‘一年前,我还不知道有他这么一个人呢’。从现在起,他再也不会忘记这个人了。
“樊振东离开了,给德国这边留下了某些绝望。同世界一强中国的距离不久前不正显得有所缩小了嘛。波尔正走在重返原有强势的路上,在柏林的表现证实了这一点;而奥恰洛夫在这个赛季前进了一大步。有这两个顶尖选手,本可以挑战中国了。可现在,又来了一个中国人。决赛结束后,樊振东说道,‘我还要改善比赛的一些细节方面’。对技术和动作这些大的方面,他无需再提了。他腿肌肉发达,粗壮如柱,支撑着他从这个角快速跃至另一个角。……”
摘编:凝炼
责编:洪沙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