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争夺稀缺资源 欧洲已然落后中美
2010年7月12日"中国颁布了严格限制开采和出口这些原料的规定,开始建立三十万吨的'战略储备',并准备把出口关税提高到25%。2015年后不再出口某些稀土的计划也在商议之中。中国采取的最新削减步骤是关闭非法矿山、把开采业集中到少数几个国有公司集团。
欧美认为,此举是人为哄抬国际市场价格,同时有利于中国用户。美国把稀土列为'高度重要'的资源,欧盟工业专员安东尼奥曀悄岵痪们罢攵灾泄担'不能阻挠我们的企业获取原料'。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做法也表示了疑虑,但中国人对此不以为然。"
争夺稀缺资源已经成为"政治事件"
《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认为,中国的这一步骤是为了"加强对自己自然资源的控制,同时展示自己的力量"。"获取各种原料早已不是供需问题,而越来越成了政治事件":
"与许多争执一样,美国与中国正在开始的这一争执涉及到切实的经济利益和权力要求。地下宝藏短缺昂贵,双方交往的声调变得越来越生硬,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久前,美国地质学家说在阿富汗发现了价值一万亿美元的资源矿藏,想必也并非偶然,这一发现应视为对中国当权者的宣战,也使人们重新观察美国与其它西方国家对塔利班的征讨,因为阿富汗的这些矿藏显然早为人知。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获取地下宝藏视为国家任务,以此为由煽动冲突。例如半官方的日本原料代理机构多年来受政界、汽车制造厂家和高科技行业的委托,在全世界探测矿藏。目前正在东海探测,与中国的争执不可避免。
美国与俄罗斯也把自己的原料利益置于重要位置,而欧洲却落在后面躅躅而行。长期以来,德国也低估了原料供应安全的战略意义。最早在今年秋天,布鲁塞尔将制定一项保障供应的计划。这件事很重要,因为欧盟的大多数国家几乎都不拥有值得一提的矿藏,工商组织纷纷拉响了警报。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供应不足或中断的后果是价格急剧上涨,危及工业的竞争力。
政界干预现在已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中国采用停止出口、征收惩罚性关税和设立贸易障碍等封闭市场的做法导致了市场价格扭曲,最终将损害世界经济。但只有通过协商一致才能公正分配匮乏的资源,推进这一进程是政界人士的任务,必须争取赋予世界贸易组织更大的权力。"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编译:王羊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