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泄怒气后,北京将如何走出台海危机?
2022年8月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习近平坚持的新冠清零政策令中国陷入自我封闭,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经济,也招致民众不满。如今,北京无法阻止佩洛西访台又在中国部分民众中引发失望和愤怒。
"面子工程"
佩洛西离开台湾后,中方随即在台湾周围展开大规模军演。中国官媒通过大量视频和评论大肆宣扬中国的先进军事能力。前新加坡外交官比拉哈里·考斯甘(Bilahari Kausikan)认为,这种炒作是习近平的面子工程,因为他不能在党代会召开前夕显得软弱。但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尽管如此虚张声势,中国还是没能阻止佩洛西的访问。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将回应变成一场秀。"
路透社指出,将台湾纳入北京的怀抱是习近平未竟事业的关键一环。一旦成功,可以巩固其地位,为其在2018年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之举背书。
不过,尽管中国可能已经向对台湾动武迈进了一步,但大多数专家并不认为战争迫在眉睫。
英国退休外交官查尔斯·帕顿(Charles Parton)说,"在今后十年内的入侵很难说能否成功。一旦失败,将意味着习近平的终结,其梦想的终结,也许还意味着中共的终结。"
用封锁迫使台湾坐上谈判桌?
和1996年的"第三次台海危机"时相比,中国军队此次军演展示出的决心和行动能力引起各方强烈关注。
台湾军方人士认为,中国的此次行动相当于对台湾海域和空域实行封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副教授李明江说,"这些行动实际上改变了台湾的安全现状,为中国军队在未来的演习中突破更多界限打下基础。"
分析认为,实施封锁的能力可以为北京在冲突期间迫使台湾坐到谈判桌前提供更多筹码。如果台湾不愿意遭受大规模的死亡和破坏,就不得不接受不流血的统一,而这将是习近平在实现其所谓"中华民族复兴"长远目标道路上赢得的最大奖牌。
虽然受到北京长期威胁的台湾民众此次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担心,但一些观察家认为,台湾的军事领导人可能会感到忧心忡忡。
曾任台湾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并在1996年处理台海导弹危机的Michael Chang向当地媒体表示,北京方面的这些演习可能是中国入侵的一个预演。
美国及其盟友如何反应?
美国及其盟友日本等谴责了中方的演习,但并没有直接干预。一位前中国国防部官员对路透社说,美国及其盟友的反应对台湾政治家来说不过只是冰冷的安慰。他说:"看看美国及其盟国对演习的反应,台湾领导人能有多大信心指望他们在解放军进攻时前来救援?"
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说,"中国本来希望这些演习能在某种程度上阻止美国、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对台湾表达更多同情,但从目前来看,是否能达到这一效果还有待观察。"
8月3日,G7(七国集团)外长发表联合声明,就中国针对佩洛西访台的反应表态,称“对中国最近宣布的威胁性行动表示关切”。
中方开始针对台湾的"实弹演训"的8月4日当天,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批评中国军方此举"非常具侵略性",并且"不负责任"。柯比还表示,五角大楼已下令由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率领的一组美国军舰留在台湾附近地区 " 监视局势 " ,此外,美军将在近期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
日本也对中方的"实弹演训"提出抗议。日方称,中国解放军4日发射的11枚东风导弹中,有五枚落入日本专属经济区。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说:"这是一个关乎我们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的严重问题。"首相岸田文雄称,日方已要求中方马上停止演习。据报道,中国军方4日发射导弹数小时后宣布"实弹发射训练任务已圆满完成,解除相关海空域管控",但持续出动歼击机、轰炸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多型战机赴台岛周边实施实战化演训。
《南华早报》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美关系专家卢翔表示,"台湾海峡与南海属于重要航道,因此演习很快就会结束,我相信中方将尽最大努力把其他国家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包括对商业航班的影响"。
除军演外,8月5日,中国宣布对佩洛西及其直系亲属采取制裁,但未指明具体措施。此外,中方还宣布取消安排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取消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取消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暂停中美非法移民遣返合作、暂停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合作、暂停中美打击跨国犯罪合作、暂停中美禁毒合作、暂停中美气候变化商谈等8项反制措施。对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8月6日回应说,中方制裁所涉及的沟通渠道对避免沟通不畅和危机至关重要。他说,"暂停气候合作并不是在惩罚美国,而是在惩罚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应该因为我们两个国家之间的分歧而将全球关注的合作作为要挟。"
有分析认为,北京在对美宣泄怒气后,外交面临两难。《南华早报》援引新加坡学者李明江预测,北京政府会逐步调整政策,因为在今年秋季领导层洗牌之前,稳定是首要任务,"在透过军事演习、经济制裁、外交战发泄怒气之后,北京需要对不断升级的紧张情势做出让步,这才符合中方整体利益"。他说,在中国因一连串社会与经济问题面临国内越来越大压力之际,北京政府别无选择,只能在应对外部挑战时更加谨慎,避免扰乱内部稳定。
(路透社、南华早报等)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