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的突尼斯
“阿拉伯之春”的未来不仅仅取决于埃及局势的发展。在突尼斯,伊斯兰政府和世俗派的反对力量同样在进行权力竞逐,而遭殃的也是老百姓。
微薄的收入
对于首都突尼斯市的不少民众——卖无花果是他们唯一的营生,微薄的收入也仅可以勉强维持生计。对于国家的经济政治危机,首都街边小贩的感触尤其得深。
失业是常态
突尼斯的失业率非常高,因此很多人从早到晚坐在街边或者咖啡厅里。这一点在执政多年的本·阿里倒台后也没有好转。很多民众曾怀抱着“茉莉花革命”后经济形势将会改观的希望,现在这个希望落空了。很多人认为是执政党伊斯兰复兴运动党的责任。
暮色下的聚集点
条条大路通向巴杜广场——至少对于政府反对派而言是这样的。他们时常在夜晚时分聚集在广场上要求政府下台。自今年7月底反对派政客卜拉欣(Mohamed Brahmi)被谋杀以来,政府支持者和反对派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大声地抗议
“政府必须下台”,抗议者这样喊道。他们指责执政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党打击伊斯兰极端势力不力。普遍猜测,伊斯兰极端势力谋杀了卜拉欣。不过很多突尼斯民众认为,伊斯兰复兴运动党同样对此承担责任。
抵制议会
议会同样反对伊斯兰复兴运动党:约三分之一制宪大会的议员反对内阁。总统贾法尔(Mustapha Ben Jaafar)暂时中止了同时兼议会职责的制宪大会的工作。突尼斯的民主进程现在前途叵测。
走进政治死胡同
与埃及不同的是,突尼斯最显著的特征并非暴力,而是政治局面停滞。政府和反对派始终未能达成和解,国家面临各种严重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广泛的贫困和恐怖主义。
游客望而却步
游客中心前门可罗雀。这里的工作人员称,近几个月来,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尽管如此,突尼斯的旅游业仍然受到不稳定局势的重创,很多游客都对该国望而却步。
突尼斯市成为国际会议中心
突尼斯也不是完全无人问津,首都突尼斯市正在逐渐发展成为国际会议中心。不过类似于卜拉欣以及今年2月反对派领袖贝莱德(Chokri Belaid)的暗杀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导致人们取消突尼斯之行。
宁静下的不安
目前反政府抗议暂告一个段落,突尼斯市的大小街道显得很宁静。很多突尼斯人都焦虑地关注着埃及的暴力流血升级。他们希望自己国家的危机能够通过和平方式化解,然而究竟如何化解,几乎没人知道。
宗教宽容 画上句号
突尼斯一直以宗教宽容著称。然而自掌权多年的本·阿里倒台后,针对少数派(宗教)的攻击增加了。首都犹太人聚集区的问题格外严重,这里曾多次遭到伊斯兰分子威胁,这导致了很多犹太人远走他乡。
对于未来的期待
突尼斯是“阿拉伯之春”的起点,民主制度却仍然遥不可及。然而早在2011年1月政权更迭之前,突尼斯就被普遍看作是一个较为进步的国家。大部分民众都希望国家可以继续开放,而不是陷入政局混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