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1906 Presseschau
2009年6月19日《南德意志报》的评论写道: "不久前,华盛顿有人谈及'买美国货'时,中国政治家说,这是一剂破坏与世界经济危机做斗争的'毒药',但现在北京却颁布了'买中国货'的诏书。也许中国某位记者一时疏忽,搞乱了中国内外有别的做法。其实,中国国家发改委几年来就无视世贸组织规定的义务,筑起了一座无形的长城,只不过很少象现在这样公开说出来而已。
这种保护主义的反应将加剧中国国内正在升温的仇外和反对改革的气氛。为什么象中国这样一个十分依赖出口的国家却偏要去转动这个会不断升级的危险螺旋呢?这是否属于因担心经济下滑的程度超过了原先估计而惊慌做出的反应?"
法兰克福汇报的评论批评说:"政治真是扑朔迷离:中国一方面喋喋不休地指责西方在做原料等生意时实行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它又筑起高墙保护自己的市场,继续限制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中国入股就是一个例子。"评论接着写道:
"中国进行自我保护时提出的理由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多年后仍将是这样,而中国的机构、汽车制造公司集团和钢铁生产厂家眼下正在国外采购。
现在,北京要求地方政府尽量只采购中国产品。无论这项还没有明确阐述的'购买国货政策'最终结果如何,但有一点很清楚:它将危害中国。因为对中国来说,向国外销售自己的产品比消费西方商品重要得多。中国是重要出口国家,由于出口受到经济危机的连累,中国也受害不浅。如果中国设置新的贸易障碍,西方也将找到更多抵制中国商品的理由。"
《商报》报道说,国际商会和欧洲商会都对中国政府的这一决定提出了批评,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厂家也担心巨额订单告吹。但该报也引用香港苏格兰银行著名分析家辛彭多夫的话说,中国的新政策对外国厂家的直接影响其实并不大:
"中国的这条规定只会损害自己,因为中国的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生产能力仍然处于过剩状态。中国厂家面临的问题很可能超出人们的意料。'购买国货'的条款将拖延中国这一重要经济领域的复苏,对努力争取经济增长的中国来说,这是一大风险。不过专家们认为,中国'购买国货'的指令并没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虽然2001年以来中国就是世贸组织成员国,原则上不可以歧视外国产品,但北京至今并没有签署有关把以上规定扩大到国家采购范围的附加协定。"
摘译:王羊
责编:叶宣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