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日第四轮东海谈判无果而终

2006年3月7日

中日东海油气开发第四轮北京会谈周二在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的情况下结束。双方达成一致,在合适的时候举行下一轮会谈。中国称本轮会谈“务实”而富有建设性。

https://p.dw.com/p/85GI
不平静的东海图像来源: Bob Ross

对东海油气开发的纠纷,中日双方没有哪一位抱以天真的短期内得以解决问题的念头。各方都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现有国际法中没有明确条文对这类纠纷进行说明或者规定。有些法规还有相悖的内容。日本依照的是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权公约”中“专属经济区”一条。根据这一条文,如果两国的专属经济区有重叠部分,分界线应该是两国海岸中心线。但专属经济区不是领海,而只是经济作业区。中国依照更多的是“大陆架”条文,该条也是“海权公约”中的规定。大陆架可以延伸到离海岸线350海里处,它属于领海范围。

事实上,中国是默认“经济专属区”和海岸中心线为划界的。现在,中日双方都主张进行东海油气田的共同开发,但日本认为的共同开发,包含所有东海地区,而中国主张的联合开发只限制在中心线以东的部分,也就是日本的专属经济区。这在日方看来难以接受,因为既然是他们的开发区域,又何必同别国共同开发。

日本的眼睛还盯着春晓油气田。当年宣布春晓的勘探,是中国触痛日本神经的第一动作,它的位置只离中心线4 公里,按说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但日本担心,中国会先下手为强,抽走挖空日本一方的资源。日本向中国提出警告,要求中国交出勘探数据,但遭到中国拒绝。日本在第四轮会谈中提出的联合开发建议包括春晓,而中国的建议不含春晓,这也是阻碍谈判继续进行下去的死结所在。

至于这场纠纷还要持续多久,是否必须有国际仲裁机构的介入才能解决问题,“亚洲世纪”一书的作者皮尔尼(Karl Pilny)认为,当然不排除国际法律机构仲裁的可能性。但比仲裁更重要的是双方高层领导对解决争端持有的政治诚意。他认为,在日本政府成员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事件中政府又态度模糊、激怒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之后,日本政府有必要先行一步,在改善日中整体关系上作出一些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