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大打“中国制造”牌
2004年9月7日一周前,中国铁道部公开招标的铁路提速项目被中国、日本、法国以及加拿大的联合财团拿下。中国北方铁路机车车辆集团所属的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中国南方铁路机车车辆集团公司所属的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合作)、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在青岛的合资企业BSP公司三家企业中标。
此前便被淘汰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在事后不久,撤换了派驻中国的总经理。中方解释招标的结果时暗示了技术转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此外,定单下达与开始生产之间的时间也是重要因素。中方坚持项目启动到开始生产之间的时间不超过10个月,但国际上这一时间一般定在24个月左右。
在上述工程招标中,中标的前提条件是机车及铁轨主要技术的“全面转让”,至少“人民日报”是这样阐述的。如果这是前提,那就意味着,外国公司竞标前必须同一中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以确保外国的先进技术全面系统地被中国掌握。以这种合作形式生产的新型机车实际上是一种“中国制造”,连品牌都是中国式的。
西门子为竞标,同长春的机车厂进行了有关合作的谈判。但同他们同时谈判的不只是西门子一家,最终,长春机车厂宣布同法国的Alstom合作。这样,西门子便失去了参加竞标的前提条件。中国北方铁路机车车辆集团(北铁)曾证实过西门子同北铁下属的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的合资谈判。他们说,在这类谈判中,问题总会出在技术转让上。西门子公司驻北京分公司的一名发言人不愿对此发表任何言论,但她证实,西门子对中国铁轨项目的兴趣依然浓厚。
据引自“人民日报”的消息,日本川崎重工同中国四方机车将生产60辆火车,法中公司同样提供60辆,剩下的20辆由加拿大同中国的合作伙伴制造,而这些,按照“人民日报”的说法,只是中国铁路提速200公里计划中的一小部分。但中国为火车提速到底投资多少,目前还没有正式公布数字。本次招标的为京沈、济青等5条线路提速,曾有过投资100亿欧元的说法见诸中国媒体,但来自日本共同社的消息则称,以上5条铁路的提速耗资是37亿欧元。
“人民日报”还说,本次铁轨线路提速招标结果不影响1300公里长的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计划。京沪铁路的时速将会超过提速的线路。与此同时,中国有关方面首次公开承认自己研发的设计能力达到时速为270公里的“中华之星”存有严重的技术缺憾。“中华之星”是在德国ICE上一代技术基础上开发的。中国北方铁路集团承认,从许多技术问题还未解决的现实看,同外国合作乃为最佳选择。
铁道部铁路提速工程招标结束后,在中国发起了一系列反对这一结果的网上行动,反对者主要由青年人组成,他们尤其反对日本川崎重工的参与。一个叫做“爱国者同盟”的网站于8月30日开通,征集到了68000个反对者的签名,但它仅存在了22个小时,就在8月31日遭到中国政府的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