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水资源危机引思考

2013年9月24日

在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前夕,相关组织称,亚洲冰川量正在减少,在喜马拉雅雪山发源的河流将受其影响,其中包括流经中国的河流。

https://p.dw.com/p/19myW
喜马拉雅冰川融化加快图像来源: STR/AFP/Getty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交的一份总结报告草案指出,"某些地区的温度升高已接近危机,刻不容缓。"在亚洲某些地区,扩大的洪灾范围和干旱情势加剧了农村的贫困,比如稻米收成锐减,食品价格和生活费用上升。

气温上升很可能加快了喜马拉雅冰川融化的速度,导致先发生洪灾,接着出现干旱。因季节性冰川融化规律消失,包括长江在内的中国许多河流涝汛失常。今年中国发表的"水源调查报告"指出,政府的相关数据库显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超过28000条河流消失,现在仅剩下23000条。该报告没有说明河流消失的原因,但国家气象部门却认为,包括流经9个省份的黄河,中国有数条大河自1970年以来的水量就有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还会持续下去。

China Überschwemmungen menschen retten Geldkassetten
极端天气频繁:又发大水了图像来源: Reuters

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水问题专家马军对路透社说,"我们观察到,中国不同地区的降水量都在发生变化。决策者和研究人员都认为,气候变迁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某些地方水供应状况已经变得严峻。"

不过,地表气温升高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许多问题来源于人口过多、不加节制的工业化进程以及过分信赖现代工程技术。南京大学研究工业影响环境的专家周磊(音)说,"中国水源缺少来自城市化处理得有问题,以及水资源的管理,而不是气候变化。"他说,他的家乡江西省,水源系统由地下泉水、溪流、湿地以及河流等组成,它们中有些是季节性河流。但所有这些在过去20年间全部遭到毁坏,原因就在于灾难性的城市化进程、建筑狂热以及修建运输项目。

怎样同干旱作斗争?

中国计划拆资亿元改善国内的水资源供应、清洁河流以及保护地下水。然而,即便是水供应目前得以稳定,但目前人均2100吨的水量 (国际水平的28%)仍然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下降。与此同时,食品、能源以及工业需求都会带来对水需求的上升。中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甘肃省已有数百条河流消失。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大力开采地下水,现在已接近尽头。数据显示,2030年前每年需水量将在7000亿吨至8000亿吨之间,这个数字只比可供量略低一点。马军说,"过去50年里,我们的重点放在扩大水的供应方面,但我想,我们在很多地方已达到顶点,我们现在必须把重点放到蓄水上。"

修建巨型水利工程以缓解供水短缺问题,却又恶化了水循环系统,水自然流动遭到破坏,河流沿岸地区受到比以前更严重的侵蚀。

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迫使决策者在水和能源之间做出决断。甘肃计划在黄河上游修建数座水利大坝,而不顾可能造成下游水资源短缺的警告。

不仅北方,中国西南地区也越来越受到干旱的影响,过去,这是难以想象的。在云南省,十多条河流上都修建了旨在发电的大坝,浇灌庄稼的运河。但对河道的改变一般会带来流量的降低。该省的数条河流在过去十年间消失了,干旱变为常态。4月间,水井和河流干涸,为数千农户带来灾难。

Severe Drought, Southwest China
中国西南地区旱灾(2011)图像来源: dapd

周磊说,"中国一直希望建巨型大坝,而不是从根本原因上下功夫。"他认为,只从技术上着手解决问题,比如水的运输项目,只能暂时缓解问题,但它是一条破坏水源的歧路。中国最大的此类工程便是南水北调工程。

这个项目的反对者称,用3条纵贯全国的运河完成连接易涝的长江和易旱的黄河,很可能使水资源短缺问题变得更为严峻。马军说,"这一巨大工程的负面影响可能非常严重,一些问题可能转移到其他地区,尤其是西部。"他认为,中国在技术工程上投入太多,越挖越深,修筑大坝,改道河床。他说,"我们更需要的是在蓄水上下功夫。"

来源:路透社 编译:李鱼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