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之说似显空洞
2013年3月2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梦”的说法已持续多年。中共新任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有意将实现“中国梦”作为这一代领导层的执政纲领。问题是,“中国梦”之谓,语焉不详,令人难以捉摸。《法兰克福汇报》3月19日的一篇文章从19世纪以降的中国近代史提供的史实出发分析道:
“显然,关于梦的提法将成为习近平主席的核心理念之一。他在本决人大会议结束时表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在去年11月被任命为中共总书记后,他即已将实现‘中国梦’宣布为自己的纲领。此后,博客、报纸评论员和名人们竞相提出各自的定义。……(中国梦)的这一多义性却驳斥了这一概念本身试图让人得到的那种设想,即:当代中国人有着一个特定的共同目标。
“然而,这一目标却存在于新领导层的标准层面上:‘中华民族的复兴’。‘复兴’的确是上世纪初以来的一个关键概念,中国知识分子们用这一概念表达了国家的历史使命。由此,未来中国的使命似乎在过往中找到了自己的根基:重新获得这个国家在与欧洲列强正面冲突之前所拥有的活力、伟大和重要性。
“若称这一纲领是‘民族主义’,可能并不恰当。这个标签没有体现出这一努力的内在矛盾。其实,这个民族根本就不能重现其早先的伟大,因为,在强大之时,它还不是一个民族,而只是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它认为自己就是天下,中国之外,没有其它值得一提的东西。19世纪(给中国人)造成震惊和耻辱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让中国人不得不承认那是一种错误认识,并且不得不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上依附于它人。同其他民族发生关系的那种‘民族’概念只是在此之后才在中国传播开来。”
文章接着指出,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所说的“复兴”首先指的就是国家,而问题便也随之出现:
“这样,‘中国梦’就是一种空洞的说法,因为,它只是梦到了自己。它没有告诉人们,它所希望重建的那个国家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目标。……一党专制所特有的压制和腐败现象本来就使得当代中国对外部世界而言没有什么吸引力。即使在介绍古老文化和当代艺术方面,与其可资提供的东西相衡量,人民共和国也令人惊异地乏善可陈。……
“在地缘政治层面,这一不确定性引发诸多疑问。属于国家‘复兴’内容的是否也包括收复中日之间为之发生冲突的钓鱼岛这样的军事成就?自诩代表着整个文明世界的那个传统信仰是否会演变为一种咄咄逼人的民族主义?或者它是否会融入一种在全球承担责任的新的世界主义?”
颠倒的世界
3月20日一期的《商报》发表一篇客座评论文章,从制度的不同分析中美两国未来竞争的优劣成败:
“美国或中国制度的未来走向如何,取决于国家领导层会确定采取何种制度形式。美国会因无休止的关于政府该有多大的讨论而瘫痪;中国人则对国家在经济或社会领域扮演何种角色这一问题不感兴趣。他们争论的是,国家需要多大程度的威权统治,或者,为保持‘和谐’与稳定,可以容忍多少民主。在村庄里和共产党的内部,相关的争论方兴未艾。讨论大多是私下的,有时也公开进行。这一现象彰显了中国所进行讨论的活力,因意识形态之争而日益分裂的美国却正失去这一活力。我们生活在一个颠倒的世界里。”
摘编:凝炼
责编:叶宣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