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投资者看中德国中型企业

Klaus Ulrich2016年1月17日

严重的股市动荡和令人担忧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运行出了问题。与此同时仍有大型国有企业在欧洲寻找新的收购目标。

https://p.dw.com/p/1HcjS
Chinesen gehen auf Einkaufstour in Deutschland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如果有投资者来购买一家德国公司,通常情况下,这会立即引起员工的担心:接下来会不会采取紧缩措施?我的工作岗位还保留吗?德国特种机械制造商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被国有的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的收购却展示出完全不同的景象:克劳斯玛菲的易主受到管理层、全体员工及工会的一致欢迎。难怪,中化已在收购的公告中明确指出,并购后克劳斯玛菲现有的4500名雇员工将尽数保留。同时还将招募新的员工。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经济问题专家胡谧空(Mikko Huotari)对德国之声说,工人和金属行业工会对收购表示欢迎,这当然是非常好的现象。近几年一些收购的成功案例已经显示出,中国的投资在德国非常受欢迎。胡谧空是该研究中心有关中国在欧洲投资规模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

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持续升级

根据该报告,截至2014年,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总额达180亿欧元。2000年到2014年间,欧洲累计已发生超过千次的创建企业投资、兼并与收购,涉及总金额460亿欧元。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德国收购的最大手笔是2011年联想集团斥资5.3亿欧元收购德国电脑制造商Medion公司。与之同等规模的还有2012年中国建筑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出资收购位于施瓦本的混凝土泵品牌普茨迈斯特。同年,潍柴动力也以4.67亿欧元的价格入主德国工业叉车制造商凯傲集团。2014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耗资4.73亿欧元收购了德国汽车配件供应商Hilite。

中化收购克劳斯玛菲: 迄今在德最大投资
中化集团出资9.25亿欧元收购德国塑料和橡胶专用设备制造商克劳斯玛菲,是迄今中国在德国的最大投资。收购背后隐藏的商业运作规则是:中国企业通过大笔资金换取德国的高技术和历史悠久的大品牌。反过来,德国企业也获得了中国市场的入场券。
胡谧空认为, 中国在海外的增加投资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以便摆脱廉价产品供应商的形象,获得市场竞争力。 "我们推测,中国国内经济目前的困难局面导致更多的资本涌向海外。"

Deutschland KraussMaffei
KraussMaffei是中国企业在德最大收购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Krauss Maffei/E. Franke

此外,目前疲软的欧元也促使中国企业乐于在欧洲置业收购。中国人不缺钱。早在2007年,中国政府成立主权财富基金 (CIC),旨在运作管理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国政府希望降低对美国国债的依赖,因为中国目前高达3.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国国债。

成功收购如同建立伙伴关系
经过从前一些失败的尝试,中国已经认识到成功并购的要诀是与合作方建立伙伴关系。《南德意志报》称,北京政府对境外投资严格把关。每隔两年,他们会发布按国别分类的商业收购指南,供投资者参考。在这一过程中,层层审批的官僚手续也得到了简化。早先每笔交易须经过近100道审批,从当地的总领事馆直到外汇管理局、商务部主管机关。今天这样的手续仍然需要大约15个印章。

据南德报的报道,除少数例外,中国的投资者通常会保留并购企业原有的管理人员。多数时候只有一两个中方经理人是被派遣的,但他们通常也不多插手日常事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在欧洲不乏拥有优质产品的中型企业,但他们对打开亚洲市场信心不足。"中国汉德投资(Agic Capital)的蔡洪平对《商报》这样说。他与许多中国同行一样,对符合工业4.0标准的公司都非常感兴趣。这类公司对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机器生产很在行。

大型康采恩也成为收购目标

收购中型企业现在已经不能满足来自中国的投资者,他们的胃口变的更大了。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去年出资70亿欧元接管意大利轮胎倍耐力公司,就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据《商报》透露,一个真正的大型收购计划已经在酝酿之中。中化在去年年底已向瑞士农业化工企业先正达(Syngenta)提出收购意向。这个大项目预计金额超过400亿美元,规模远超出之前的那些收购,将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扩张的高峰之作"。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