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将成为德国名牌电器公司新主人
2002年9月7日他们都曾风光过。一、二十年前,说起彩电、收录机,人们会说最好的是格隆迪希。然而,今天的电子康采恩格隆迪希已经是亏损严重,难以维持。同样是名牌的施耐德更是已经进入破产程序。
专家们认为,德国和欧洲的电视生产已经无法顶住来自东亚的强大竞争了。还有两个德国电视机生产厂,洛维(Loewe)和麦茨(Metz),他们还在坚持,他们的产品仍然打着“德国制造”的大旗。然而他们转入了设计型高档电视领域,以避开中低档领域的激烈竞争。法国南部法兰克地区的洛维公司甚至在普遍困难的2002年上半年,还能明显地提高销售额和利润。
施耐德同样有勇敢的高技术计划,打算生产激光彩电。然而它已经没有这笔资金了。今年年初,这家拥有110年历史的企业宣布破产,从5月底开始,这家在土尔克海姆的工厂完全停工。
不过,这家工厂的流水线看来不久又将流动起来了。几个月之久的新主寻找工作终于有了结果。施耐德公司破产管理人米歇尔.雅菲昨天(9月6日)宣布,中国的电子集团TCL控股公司将接管这个企业,将来在土尔克海姆生产电视机和计算机。这样,至少从中期看,将有几百个劳动岗位得到保证。施耐德现在有650名员工。
雅菲说,接管合同将在两周后签署。在此之前,TCL公司还将审阅公司的帐册。TCL将收购的不仅包括施奈德、杜阿尔(Dual)这些著名商标,还包括生产设备和存货。并将租下25000平方米的公司场地。据雅菲先生说,TCL是中国最大的电子集团之一。2001年,该集团拥有35000名员工,销售额达25亿美元。
据“纽伦堡新闻”和“南德意志报”报导,座落在纽伦堡的的格隆迪希公司的“救星”多半来自台湾,即台湾的声宝集团(Sampo)。据称,声宝也是那里最大的电子集团之一。格隆迪希公司不愿谈声宝集团是否是投资者的问题,而只肯定一点,即投资者将来自亚洲。格隆迪希公司在9月5日公开宣布,已跟“来自亚洲地区的一个战略伙伴”签署了意向书。
中国(包括大陆、香港、台湾)在德国虽然已有了很多公司,但基本上都是贸易公司或服务业公司。曾经有过一些尝试,比如中国企业在德国东部建自行车厂、铅笔厂,轰动一时。但没多长时间,都宣告失败。可能主要的原因是:德国生产成本过高。即使有政府的补助,也无济于事。
大中国范围内的企业收购德国的名牌企业,这似乎还是从来没有的事情。他们难道不怕德国高昂的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吗?这些企业必然有他们自己的战略考虑。欧盟多年来为保护欧洲电视机生产厂家,对来自中国的冲击设防。尽管如此,这些名牌德国货仍然不景气。何况,欧盟不可能永远设防。
对中国企业来说,收购德国名牌厂家,据笔者分析,无非是几方面的考虑:一是,打名牌。打出自己的名牌,要在全世界唱响,太累。而把西方的名牌收归己有,是一条捷径。也许,许多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生产的产品,也摇身一变成了施耐德,格隆迪希。不过,如果滥用名牌,早晚也会把名牌给砸了。二是,由于有欧盟保护大伞的存在,打入欧洲,太累。在这儿有生产基地,没有了进关的限制,甚至许多在远东生产的东西(从零部件到整机)都有可能“混”入。三是,这些德国名牌企业有自己本身的全世界销售渠道。若充分利用之,大有利可图。四是,德国这些名牌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包括设计能力。五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叫了很多年,真正成为跨国公司的,尤其是跨到欧洲的,实在是数不出来。要成为世界型的跨国大公司,这一步实是有胆有略。
无论如何,如果中国大陆和台湾企业迈出这一步,对中国经济来说,在欧洲,在全世界也许都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突破。山回路转,西方向中国投资的单行道逐渐成为双向高速公路,看来是早晚的事。看来,在新的世纪,中国企业步子也不一样了。细品之中,有点惊心动魄的味道。
(综合评述:德国之声在线部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