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大地震18年:台湾地震防灾转型
2019年9月2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当时全台湾人民全都陷入一片茫然",--回忆起1999年台湾的921大地震,国立台湾中正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石瑞铨,依旧清晰记得当年的景象。
当年9月21日凌晨接近1时47分,位于台湾南投的集集镇附近,发生芮氏规模7.3的强烈有感地震。不只全台湾明显感受到摇晃,许多家庭一夕间被震毁,根据统计,地震造成了2415人死亡、29人失踪,另外超过万人受伤。
石瑞铨回忆,当时台湾已经40多年没有发生强烈地震:"台湾曾有过1964年的白河大地震(芮氏规模6.3),但真的时代距离太遥远了,当下很多民众根本应变不及,不懂什么叫做强震,连怎么逃都不知道"。
地震发生的隔天,当时居住在嘉义的石瑞铨,就开车前往南投当地勘查,但到了当地竹山镇,路就再也不通,破碎难行高低起伏。石瑞铨说,那时他印象最深的是当地乡下居民对地震很"茫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断层"跟"地震带"。
许多民众不只不了解强震的可怕,也不知道何谓"余震",第一次强震过后又自己跑回家去拿重要财物,结果余震发生后,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石瑞铨想起当时仍历历在目:"那时大家就拿一盆水在旁边,边救灾边注意水面有没有波动,一波动大家拔腿就跑"。
921大地震发生后,当地许多对外道路与通讯都全数中断。
救灾经验严重不足
此外,救灾经验严重缺乏,也让当时台湾政府受到很大挑战。石瑞铨说:"刚开始就是通讯问题,日本在1995年坂神大地震后强制各市区公所都要装卫星电话,但是那时台湾对紧急卫星通讯概念不多,结果一地震,台湾中部的通讯网路几乎全断了"。
再来就是救难人员对于地震搜救范围的认知不够,石瑞铨说:"当年资讯没那么畅通,通讯网路断掉后,很多救难队员只能自己先救自己附近的部分,结果很多重灾地方第一时间救不到,错失不少机会"。
因为人力网路无法连结,以至于救难队都是针对个体建筑"点状式搜救",无法立刻扩展到有系统的"面状式搜救",石瑞铨说:"我们是后来靠着各国援助队指导,帮我们整合后,后期救援才开始上轨道"。
邻国日本因为有坂神大地震的经验,当时日本救难队带来许多先进装置,包括生命探测仪等,才让台湾政府惊觉,自己在救灾与防灾上的训练跟知识严重不足,开启了一连串地国家防灾演练与设备更新的行动。
石瑞铨说,台湾政府不仅从各项,包括救灾技术、防灾知识、还有地震资讯的科学层面等,全都实施了一连串地升级,更邀请世界各地学者一起来与会,政府从上到下彻底实施改造。
其中,台湾政府也勒令新型建筑的防震基准需要达到超高规格,并要求太过老旧的社区进行"防灾型都更",全面提高抗震系数,地震危险区的分级也全面更新。
当年的地震,让很多家庭破碎,许多设施也都耗费多年才修好。
患难中的真情
当时台湾遭逢巨变,却也让石瑞铨看到台湾人的向心力,他说:"美国最近的哈维飓风,有许多人上街抢东西,当时台湾人很守望相助,完全没有失控,还有人热心开自己的卡车帮忙运送伤患与尸体"。
经过18年后,台湾已经从当初的地震"茫然"国,一跃而升成为了地震资讯先进国,当中国的汶川大地震,与日本的东日本大震灾时,台湾的地震团队均能在救灾上提供帮助。
石瑞铨也拿19日发生的墨西哥大地震做对比,他说:"1985年时墨西哥也发生强烈地震,近万人死亡。但很可惜的是,很多都是建筑物设计不良最后倒塌。而在这次的墨西哥大地震,还是看到很多建筑物设计不良,让更多民众无辜身亡"。
而南美洲的智利,则在最近十几年努力改善防震,让该国纵使发生大地震,也能够尽可能将伤亡压低。石瑞铨说,防灾不能抱持"侥幸"心态,政府有必要对人民负责。
当年地震过后,石瑞铨在震灾地待了将近半年,时至今日,他仍不时会回想起当年的画面,但他也坦承"不太想去回想,当时的画面真的很悲惨"。他说,其实当时的一线救难人员、还有险象环生的灾民,或多或少之后都罹患创伤症候群,甚至有些变得厌世,心理复健上,政府也学到很多。
石瑞铨最后沉痛的说,这场惨痛的教训,纵使让台湾最后变成地震防灾的先进国,但"人民的牺牲还是很难过的,但因为他们的牺牲,才让现在的台湾更安全"。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