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长平观察:“女排精神”为改革壮胆?

长平2016年8月23日

“女排精神”能否促进体制改革?时评人长平认为,举国体制的弊端并不是它不能产生金牌,恰恰相反是它把国家变成了金牌孵化器,对普通民众不公平。

https://p.dw.com/p/1Jnl5
Rio 2016 Olympia Volleyball Damen China Jubel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oa/Y. Xiaoping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以率真可爱走红网络,《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傅园慧们对成绩与奖牌的坦然,才是真正的大国心态》,称"愈发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更源于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这些年来,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也给国人带来了自信"。有舆论称,中国终于走出了"体育强国"的迷梦。

可是,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夺冠,似乎让人们回到了"纯真的八十年代"。"女排精神"在舆论空间震耳欲聋,国家媒体再次喊出了"民族魂"--让旁观者有一种借尸还魂、鬼魂缠身的感觉。几十年前的宣传话语一直在那里等着上场,新华社发表评论称赞主教练郎平说:"在中国女排最需要、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她一次又一次放弃个人利益,不计荣辱得失,毅然走向一线,担当起国人的期望与重任。"

这种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宣传话语并没有因为锈迹斑斑而变得些许珍贵,它照样谎话连篇、漏洞百出。它假装不知道,"中国女排最需要、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显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可那时郎平率领美国队打败了中国队,被爱国者称为"叛徒"。郎平也没有"不计荣辱得失",她不仅在当年国家需要她当体制官僚的时候跑去了美国,而且在本届主教练上任时也和体制讨价还价,据称直到最后时刻仍不松口,终于获得体制承诺给她对女排选人用人的绝对话语权、搭建复合型教练团队及改变国内职业联赛规则等等与现有体制大相径庭的做法,而且要求体制从人财物方面全力支持。这些就是她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和教练的"荣辱得失"。

举国体制不利于夺金?

民间舆论正在填补旧式宣传话语的漏洞。在微信朋友圈传得最广泛的话语之一,是说郎平通过上述态度强硬的谈判,突破了体制的桎梏。而且,女排是中国几个球类中唯一靠赞助和联赛经营就能自负盈亏的项目,这枚金牌没有用纳税人的钱去换。或者更直白地说,郎平把自己在美国学到的东西奉献给了祖国,以国际经验把中国女排带出了低谷。

这些言论的指向不言而喻,是希望以此为例促进体制改革。体育竞赛的举国体制被广为诟病,改革呼吁从未停止。但是,近年来改革话语几乎成为禁忌,政治上更现保守倒退迹象。"改革才有希望"之类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话语趁机壮胆,带有强烈的政治期待。

不过,这些论述也有漏洞。当年的"女排精神"显然是举国体制的产物,郎平也是这种体制中的成功者和受益者。她个人后来的确突破了体制,并再次回归给中国女排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这并不是奥运冠军的必要条件,否则我们无法解释当年的东德和苏联以及今天的中国都是金牌大国。举国体制的弊端并不是它不能产生金牌,恰恰相反是它把国家变成了金牌孵化器,为了一个政治集团的利益而倾力夺冠,尽管造就了众多鼓舞人心的运动冠军和"××精神",但是对更多的民众并不公平。

国际赛场上的运动员往往历经磨炼,挑战人类的体能与意志,也能呈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可贵,因此总是激动人心。以国家名义组队的竞赛,难以避免地点燃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火花。这些火花成为美景还是火灾,映照出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和国民教育。每个人对非"女排精神"都可以有自己的阐释,但是国家宣传机器欢迎并利用这些激情。新华社毫不客气地宣称:用"女排精神"去实现"中国梦"!

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现居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