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出现首例人传狗 WHO建议确诊者隔离宠物
2022年8月1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法新社週三(8月17日)报道,一项研究证实法国出现首例的“人传狗”猴痘病例后,引发各界对病毒出现变异的担忧。对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感染猴痘的人应避免让动物接触病毒。
法新社报道,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週发表报告指出,法国出现首例“人传狗”的猴痘病例。据称,两名住在法国巴黎的男子,传染给了他们饲养的的意大利灵缇犬(Italian Greyhound)。男子出现猴痘症状后12天,其宠物也有病灶并确诊感染。研究报告作者研判,可能是因为宠物和主人睡在同张床所致。
世卫组织猴痘技术负责人刘易斯(Rosamund Lewis)说:“这是首例人传动物的报告”,也是首例犬类动物感染的病例。
刘易斯说,专家们已经意识到病毒跨物种跳跃可能发生的风险,并补充说公共卫生机构已经建议那些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与他们的宠物隔离”。
她强调为了降低家庭以外的啮齿动物和其他动物感染,患者的“废弃物管理相当重要”。
病毒可能出现变异?
法新社分析,当病毒跨越物种屏障时,会有发生危险变异的可能,这将引起人们担忧。
但刘易斯强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猴痘出现其他跨物种传播的报告。但她也承认,“一旦病毒进入不同人群的不同环境,显然它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发展和变异”。
世卫组织目前主要关注围绕家庭以外的动物。“更危险的情况是,病毒可以进入动物密度高的小型哺乳动物种群”,世卫组织紧急情况主任瑞安(Michael Ryan)说。“正是通过一只动物感染下一只动物的过程,你才能看到病毒的快速进化。”
瑞安进一步说:“我预计病毒在一只狗身上的进化速度,不会比在一个人身上更快”,因此“宠物不是风险”,但人们仍“需要保持警惕”。
已造成全球大流行
猴痘最初是在1958年在丹麦为研究而饲养的猴子身上发现的,盡管它最常见于啮齿类动物身上。
该病于1970年首次在人类中发现,此后传播主要限于某些西非和中非国家。但在今年5月,导致发烧、肌肉酸痛和大面积疖状皮肤损伤的病例,开始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主要是男同志或双性恋男性。
世界卫生组织称,自今年年初以来,已在92个国家确认了超过35000例病例,并有12人死亡,世卫组织已将此次疫情指定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
仅在过去一週,猴痘的全球病例数就增加了20%,联合国卫生机构敦促所有国家采取更多措施来控制传播,包括确保高危人群,能够获得医疗服务和防疫资讯。
目前已有一种原本是为天花开发的疫苗,现已用来对抗猴痘,只是数量仍供不应求。
刘易斯说,在当前爆发的疫情中,关于疫苗在预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的数据仍然很少。虽然尚未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但她说有报道称接种疫苗后出现突破性感染,表明“疫苗不是100%(有效)”。
她指出1980年代的有限研究表明,当时使用的天花疫苗可能对猴痘提供 85%的保护,因此出现突破性病例“并不令人意外”。
“这提醒我们,疫苗不是灵丹妙药”,她说。
WHO考虑将猴痘改名
路透社报道,为猴痘重新命名的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原因是批评者说它具有误导性,因为猴子不是最初的动物宿主。有科学家在6月联合撰写一份立场文件,呼吁使用“中立、非歧视和非污名化”的名称取代猴痘,因为他们担心这个名称可能会以种族主义的方式使用。
目前最受欢迎的建议之一是Mpox,这是由男性健康组织RÉZO的主管米列罗(Samuel Miriello)提交,RÉZO已经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外展活动中使用该名称。
他说:“当你删除猴子的图像时,人们似乎会更快地理解有紧急情况,和需要认真对待”,他说。
另一项提案TRUMP-22 似乎是指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他使用有争议的术语“中国病毒”来形容新的冠状病毒,盡管其作者说它代表“2022年未知神秘来源的有毒皮疹”。
世界卫生组织的任务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为现有疾病分配新名称。目前该组织已重新命名猴痘病毒变种或进化株,从非洲地区改以罗马数字表示。
世卫组织发言人柴布(Fadela Chaib)週二(16日)表示:“我们为猴痘找到一个新名称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最好的做法,不要对道德团体、地区、国家、动物等造成任何冒犯”。
“世卫组织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我们希望找到一个不被污名化的名字”,她补充说,但目前该组织没有给出重新命名的时间表。
(法新社、路透社)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