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电动汽车火热 各国各怀鬼胎

文山 摘编
2016年10月13日

周四的德语报刊,将目光投向了如今火热的电动汽车市场。一些媒体认为,中国在这个产业正取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而这会对隐私保护等领域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一些媒体则指出,各国政府力推电动汽车,根本就不是为了环保。

https://p.dw.com/p/2RCcL
China Peking Golf GTE hybrid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Z. Haiyan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商报》以"北京正在制订规则"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政府在电动汽车领域推行的产业政策正让在华德国车企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作者注意到,中国的汽车销售市场正在回暖,而中国政府的介入也越来越明显。

"汽车数量的增长严重影响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因此中国当局向各汽车厂商下达了配额,规定他们必须生产更多的电动汽车。在这一策略背后,可不仅仅是环保考量。在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过程中,中国汽车产业具有体系上的优势:通过电动汽车,中国汽车业将从世界工厂一跃成为国际市场领跑者。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则计划推广一套车载设备,全面监控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北京希望将来每一辆电动汽车都能不断地向政府部门发送数据,这样政府就能知道谁在何时何地如何驾驶汽车。"

"对于德国汽车产业而言,这就很成问题。戴姆勒、宝马、大众的最主要销售市场就是中国。在今后几年,德国企业在内燃机领域的优势将被逐渐蚕食。如今,在电池技术领域,中国人已经领先于西方竞争者。"

"德国人曾满心盼望自己的隐私数据保护理念能够成为整个数字化世界的标杆,但在中国这种期盼已然落空。北京正在制订规则,而德国车企也将会成为威权中国监控系统的同伙。这意味着,北京奔驰客户的隐私空间将不同于一名斯图加特奔驰客户的隐私空间。"

作者最后满怀担忧地呼吁道:"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将确立事实上的行业技术标准。但是在隐私保护领域,德国汽车企业应当努力确保在中国之外的地方不要用中国那样的标准。"

Deutschland Brandis Stromkabel und BMW i3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J. Woitas

《每日镜报》的评论则更是从根本上怀疑电动汽车的所谓环保性。文章作者以"电动汽车的绿色神话"为题,认为从全寿命周期来看,电动汽车并不比燃油汽车更环保。而中国甚至会成为受害者。

"零排放、无污染,汽车产业正以此来推广电动汽车,消费者也愿意因此而斥资购买。但是,真相并不是这样。尽管电动汽车行驶时确实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但是在电力线的另一端,发电厂却往往依然在燃烧化石燃料。而且,制造电动汽车也需要消耗各种资源。"

作者认为,应当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分析一辆汽车的环保性。"这里包括电动汽车的制造、燃料或电能。在计算时,有几个参数是无法确定的,比如生产电池究竟要花费多少能源。而电池通常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中国的电力大多来自于燃煤,这既不利于全球气候保护,也不利于中国当地的空气质量。"

文章末尾,作者尖锐地指出,各国政府如果真心想要推动气候保护、环境保护,就应当加大投资,让公交车以及卡车实现电力驱动。"电动巴士的续航裡程变短并不会造成大问题,这样的措施会很有效地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如果越来越多的上班族能够将私家车留在家中、或者压根不买私家车,转而投奔公共交通,那么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效也会越大。但是,如果政府只是想要促进某一个产业的发展,那就应当如实地将其称为'产业政策',不必再为其披上绿色环保的外衣。"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